信網4月23日訊 明明只買了一張機票,怎么會出現兩個待出行的行程?畢女士反復確定了自己在美團上的購票訂單和航旅縱橫App的出行信息,確認是多了一張機票,而且購票金額也比航空公司官網多了144元。對此,業內人士分析,多一張機票可能是票務代理公司在出票時故意為之:“按照常理,行程長機票應該貴,但實際上很多航線飛得遠反而便宜。對旅客來說,自己只是花了在平臺買機票的錢,但對票代公司來說,卻可以有更多的差價利潤。”
花了一張機票的錢 行程里卻有兩張票
因為工作需要,畢女士要經常往返青島和哈爾濱。4月12日,畢女士在美團上購買了5月7日從青島到哈爾濱的機票,預定成功出票后,乘機信息就會同步到航旅縱橫App。可奇怪的是,畢女士在航旅縱橫里卻發現自己多了一張機票,從5月7日從哈爾濱飛往大興安嶺的。
從畢女士的訂單上看,她自己預定的航班是青島航空QW9869,加上燃油機建一共花了614元。而在航旅縱橫中,相同航班只需要470元。而多出的機票是東方航空的MU5197,乘機人的姓名和身份證號都是自己的,但預留的手機號是別人的。“我不光多了一張機票,還為此多花了錢?”畢女士說,自己經常訂機票,所以肯定不會選錯了目的地,而且美團訂單的詳情頁也只顯示有青島到哈爾濱的機票。
“我把問題向美團反映了,美團退給我144元的差價,但我還是想知道,多出來的機票是誰給我買的?如果我沒有在航旅縱橫里查詢,是不是就白白多花了錢?”畢女士也分別聯系過青島航空和東方航空,兩家航空公司均表示機票由第三方平臺購買,但無法查詢到具體出票人。而美團答復畢女士的則是機票是由與平臺合作的代理商出票,但無法告知代理商的具體信息。
這樣的情況讓畢女士擔心自己的個人信息被泄露:“買機票需要我的姓名、身份證號等詳細的個人信息,現在不知道誰拿到了這些信息,還使用了這些信息。”
業內人士分析:票代機構多買票反而能多掙錢
根據畢女士提供的機票信息,信網發現經哈爾濱中轉,是將目的地設為大興安嶺時平臺給出的推薦轉機方案。但這一方案并非聯程機票,而是需要兩次值機、兩次托運的中轉航班。不過,目前在美團上已經查詢不到畢女士購買的航班,但在攜程和去哪兒旅行上,還能找到相同時間和航班號的行程。
信網以旅客的身份咨詢了購票平臺客服,客服表示旅客預定中轉機票,確實可以申請分段退票,而且退票越早,要被扣除的服務費越少。
多出來的機票到底是怎么回事?有業內人士分析,可能是票務代理公司在出票時故意買了加段票,雖然路程遠了,但價格反而便宜。“票代公司跟普通旅客相比,有更多渠道可以買到低價機票,中間的差價是票代公司盈利的一部分。打比方說,這位旅客訂的是到哈爾濱的機票,花了614元,而票代公司的渠道買到哈爾濱的機票只需要600元,中間的14元差價就是他們的利潤,但如果把目的地改成大興安嶺,票代公司花500元就行,他們的利潤就變成了114元,甚至還能申請后面一段行程的退票。這樣一來,票代公司的利潤多了,但對旅客的行程不產生任何影響。”
利用旅客的個人信息盈利,這樣的情況在機票銷售中早已出現過。2024年10月,南方航空發布公告稱,存在“旅客不知情的情況下,第三方違規利用旅客信息,在我司官方渠道注冊會員以及購買機票產品賺取差價”的行為。對于這類第三方違規利用旅客信息的行為,航空公司將加強平臺管理,采取相應監管處罰措施,并建議旅客通過航司官方渠道或授權指定渠道購買產品。
票代公司多購票侵犯旅客權益 購票平臺應協助協商解決
根據美團的服務協議,平臺是將有資質的航空公司、機票代理機構提供的機票預訂服務信息匯集于平臺,以供用戶查閱,同時幫助用戶通過平臺與上述服務提供商聯系并預定相關服務產品。對用戶預訂的服務項目中出現的瑕疵等問題,美團不承擔責任,但會盡力協助用戶與相關服務提供商進行協商。
而信網在采訪中發現,不同平臺展示給用戶的票務信息也不盡相同,在價格上有明顯差別。例如,5月7日青島飛哈爾濱的機票,青島航空官網最低價格為500元,同一時間信網查詢美團上同航班的最低票價則要585元,而攜程和去哪兒旅行上同航班的最低票價分別為500元和490元。
北京隆安(青島)律師事務所的史士輝律師認為,美團作為第三方機票銷售平臺,與消費者形成了服務合同關系,應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與選擇權,保障交易公平、透明。而票務代理機構在未告知旅客的情況下,擅自購買了另外航班的機票,不僅損害了旅客的知情權,而且也侵害了旅客的個人隱私。(王瑜熙)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