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青島發布12條房地產新政。值得一提的是,降低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租房成本的保障政策相當具有誠意。在免租金住宿保障政策適用對象方面,主要是來青島求職、在青島就業創業的畢業3年內全日制專科及以上學歷高校畢業生。其中,相比國內其他城市政策,青島還把畢業學年內待就業的在校大學生,以及技工院校高級工班、預備技師班、技師班的畢業生納入政策保障。目前從全國范圍看,青島此項政策措施力度是最大的,展現了城市人才戰略的創新實踐——這一政策不僅突破了傳統人才政策“先就業后保障”的思維定式,更通過政策設計傳遞出“先安居后樂業”的城市治理智慧,彰顯了青島敞開大門吸納廣大青年人才來青就業創業、安居生活的態度和對人才的渴求。
不同于多數城市聚焦已就業人才,青島將政策觸角延伸至“準就業”群體。通過覆蓋大四學生、技校畢業年級學生,在城市人才競爭的擇業窗口期搶占先機,構建起從校園到職場的有效鏈接。特別是將技工院校畢業生納入保障,政策釋放出對技能人才的重視,與青島打造現代產業體系的需求深度契合。此外,免租金政策更切實解決了青年群體“畢業即負債”的生存困境。據統計,2023屆畢業生平均求職成本達6827元,其中住房支出占比超40%。青島政策直接為畢業生緩解了經濟壓力,在如今的就業環境下提供了特殊的溫度。
誠然,政策落地可能遭遇現實挑戰。該政策自今年7月1日起實施,如果申請人數過多那么資源供給就可能存在結構性矛盾,政府是否有足夠多的保障房資源?另外,如何制定科學準入標準,防范“過渡期”變“滯留期”,考驗政策執行的精準度和各方資源的配合度。據青島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新聞發言人辛廣軍介紹,在住宿保障標準方面,在房源保障范圍內,采取“先約先住”的方式,按照“一人一間房”的住宿標準給予保障。前期,在市住建、國資、財政等部門的統籌協調下,預計今年可以先拿出2000套左右的房源用于免租金住宿,最多能夠保障4000多名畢業生同時入住。
政策的持續性離不開資金的支撐,免租金是否長期可行,財政壓力能否承受得住,都是不得不面對的問題。目前,青島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正在會同市人才發展集團、有關房屋產權企業等單位,全力推進住房基本生活設施配套等各項籌備工作,按照“成熟一批、推出一批”的原則,力爭7月初廣大畢業生等青年朋友能夠實現拎包入住。
在政策效果評估方面,如何確保這些措施真正促就業創業,而不僅僅是短期吸引人才?杭州“青年人才驛站”模式或許值得借鑒,將住房保障與就業服務捆綁。引入企業入駐人才公寓開展專場招聘,打造“15分鐘就業生態圈”,實現從“暫住”到“扎根”的轉化。設計“免租金-低租金-市場化”的三級過渡體系,形成持續性激勵。正如此次新政提到,來青島求職的畢業生可申請享受累計最長6個月的免租金住宿保障,而在青島實現就業創業的可申請延租至12個月,初次申請時已在青島就業創業的,則可申請享受最長12個月的免租金住宿保障。未來,根據實際情況,期待政策保障范圍還能進一步擴大。
青島此次政策創新,本質上是以住房保障為支點撬動人才戰略升級。在實施過程中,需要警惕“福利陷阱”,還要放大城市的“虹吸效應”。當城市愿意為年輕人的“不確定期”買單時,收獲的不僅是人才流量,也是與青年共同成長的可能性。以長期主義視角布局人才安居樂業,才能讓城市與人才“熱情相擁”,更將為城市轉型升級提供新的解題思路。
信網評論員 秦璐
[來源:信網 編輯:李源菁]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