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網3月25日訊 3月25日下午,青島市應急管理局黨委委員、副局級領導干部劉培喜做客民生在線,圍繞“提升應急能力 護航美好生活”主題與網友在線交流。
劉培喜介紹,去年以來,全市應急系統全力筑底板、保安全,促發展、惠民生。安全生產方面,去年全市生產安全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同比大幅“雙下降”,為城市的安全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在全市建成基層應急綜合救援站116處、沿海一線“救生驛站”81處,去年累計開展救援1851次、救助群眾1847人。惠企優商方面,創新容缺預審、告知承諾等服務事項,行政審批效率大幅提升,去年“三零e辦”累計服務企業1966家。創新“有解思維+政企合作”,在依法依規和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幫助4200家成品油企業取得經營許可,開創岸基配套加油設施審批新路徑。便民利民方面,會同消防等部門,全力推動電動自行車配套設施建設,居民小區集中停放充電設施覆蓋率由10%上升至50%。重點為全市非集中供暖農村低保戶家庭和分散供養特困家庭安裝一氧化碳報警儀,有效推動了民生領域安全布防向基層、向農村、向困難群體延伸。
有網友提問在提升基層綜合減災能力上,青島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還有哪些計劃?劉培喜介紹,2024年,青島成立市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構建“全災種、大安全、大應急”的“1+N”應急管理工作體系,讓工作機制更順暢。風險防范方面,開展自然災害風險普查,排查582萬條數據,建成城市安全風險綜合監測預警平臺,匯聚燃氣等九大領域23個系統數據,還組建了4609人的信息報送隊伍,做到風險早發現、早處理。完善預警“叫應”機制,應急責任人覆蓋率100%,社會公眾覆蓋率90%以上。在宣傳培訓上,建成4處大型應急安全體驗場館、7處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93所省級地震科普示范學校。
下一步,市應急管理局將持續提升基層綜合減災能力:一是強化基層風險防控,探索建立常態化普查機制,常抓隱患排查。二是優化基層物資配備,探索“實物儲備+生產力儲備+社會單元儲備”模式,保障物資充足。三是提升基層應急能力,搭建全市應急系統衛星通信指揮調度平臺,完善直通基層的預案標準體系,深化“基層應急處置卡”建設。四是加強信息平臺建設,拓展城市安全風險綜合監測預警平臺功能,推進“智慧應急”項目。
針對有網友提出“現在隨著電動車、天然氣、氫能源汽車普及,發生火災也是很嚴重的問題,建議把新能源汽車火災事件處置也同時例入應急救援處置安全教材課程中。”劉培喜稱,新能源汽車安全作為新興領域的突出問題,對應急救援處置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據了解,國家應急救援員培訓教材由應急管理部相關部門編制,主要包括CPR(心肺復蘇)、擔架及傷員轉運、止血包扎、檢傷分類的救援措施等內容。是否納入應急救援教程,需要由國家進行修訂。關于建議把新能源汽車火災事件處置列入應急救援處置安全教材課程中,市應急管理局將積極向上級有關部門進行反映。
中辦、國辦《關于進一步提升基層應急管理能力的意見》提出,在基層推廣配備“小、快、輕、智”新型技術裝備。目前,青島在基層應急救援站和基層消防站等隊伍中已配備一定數量的快速響應車輛,下一步,將認真貫徹國家基層應急能力有關要求,制定我市實施方案,加大工作力度,在救援裝備配備等方面不斷加以改進完善。
有網友咨詢“民間應急救援員可以申請應急救援車牌嗎?”劉培喜表示,我國機動車號牌由公安部門負責管理,白色車牌主要用于特定部門公務用車和特種車輛。應急救援需要維持良好的秩序,無序救援反而會帶來混亂。發生事故災害后,應急救援志愿者可以就近開展自救互救活動,參加有組織的災害救援行動,需要提前報事發地政府應急等相關部門批準同意。根據現場指揮部安排,公安、交通等部門對參加應急搶險救援機動車輛統一進行管理,保障應急救援車輛有序通行。(信網記者)
[來源:信網 編輯:秦璐]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