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網3月24日訊 知名品牌憑借長期積累的口碑和品質,在消費市場中贏得了消費者的信任與青睞。然而,總有一些別有用心的商家,妄圖通過傍名牌、打擦邊球的手段,混淆視聽,誤導消費者,獲取不當利益。近日,信網(0532-80889431)通過一名消費者的網絡投訴,發現了多個名字中帶有“夢龍”二字的蛋糕品牌,但在調查過程中,夢龍品牌官方客服告知信網,夢龍從未涉獵過生日蛋糕這一品類,消費者在市面上所購買的相關蛋糕產品均與和路雪(中國)有限公司旗下的夢龍產品無關。
“大品牌”遭投訴? 一根繩子牽出山寨迷局
近日,一位消費者在某社交平臺上,分享了自己的購物經歷。他花費118元在一家名為“夢龍雪動物奶油生日蛋糕”的店鋪下單了一款“貓和老鼠黑巧甜心脆皮巧克力蛋糕”,這是一款冰淇淋生日蛋糕。他滿心歡喜地從城陽區農業大學西苑利客來購物廣場線下門店提回蛋糕,準備與家人共享,沒想到在食用過程中,竟從蛋糕里吃出了一根繩子。
據消費者反映,繩子鑲嵌在蛋糕內,發現問題后,第一時間將此事反映給了有關部門。然而,執法人員認為證據鏈不全,未能對該事件進行處理。于是他選擇在網上自行維權,但當他開始維權時,卻發現售賣這款問題蛋糕的蛋糕店已經關門停業。信網致電該店經營者,對方表示幾天前店鋪就已停業,無法再處理此前遺留的相關問題,這使得原本就棘手的消費糾紛變得無從解決。
大量“李鬼”出現 商標近似消費者分辨難
在這位消費者的維權過程中,他一直認為自己購買的是和路雪(中國)有限公司旗下的“夢龍”品牌產品。他在視頻評論區下方,他@了三個官方視頻賬號,分別是“夢龍冰淇淋旗艦店直播間”、“夢龍雪動物奶油生日蛋糕總部號”以及“夢龍手作生日蛋糕。“
率先回復的是“夢龍手作動物奶油蛋糕”,其聲明該蛋糕與自家品牌“夢龍手作”無關,品牌系“夢龍雪”。從這個回復中,網友們發現原來,諸如“夢龍雪”“夢龍純”“夢龍手作”這些看似與“夢龍”緊密相關的品牌,實則是利用擦邊手段混淆視聽。從它們品牌商標來看,這些名字中帶有“夢龍”二字的賬號所使用的頭像,與夢龍著名的棕金配色、字母“M”商標極為相似,足以誤導消費者。就連維權者本人,也一直認為,自己購買的生日蛋糕就是知名冰淇淋品牌“夢龍”所生產的。
信網為了進一步了解事件詳情,同時使用多部手機設備進入了夢龍雪官方旗艦店直播間。在直播間內,信網多次向主播詢問該品牌與和路雪旗下“夢龍”的關系,但每當提及“和路雪”、“夢龍”等關鍵字,直播間內都會自動屏蔽掉相關文字。于是信網改用拼音輸入,主播看到問題后卻屢次答非所問。當信網詢問其是否為和路雪旗下的夢龍時,主播竟用“感謝提問的這位寶子下了三單”、“我們的蛋糕都是純動物奶油,喜歡你就買”等話術,逃避核心問題。在看到記者提出的問題后,直播間內其他網友也開始自發地就品牌相關問題咨詢主播,于是直播間管理員直接將所有提問的賬號踢出直播間并拉黑。
夢龍品牌方發聲 將徹查侵權問題
信網隨后聯系了聯合利華(中國)投資有限公司,電話被轉接至夢龍品牌官方客服小雪處。小雪明確表示,經核實,“夢龍雪”、“夢龍純”、“夢龍手”等名稱中帶夢龍二字的蛋糕店均不是聯合利華旗下的,與夢龍品牌沒有任何關系。夢龍作為專業的冰淇淋品牌,主營業務就是冰淇淋,并不經營生日蛋糕品類。這些山寨品牌的行為可能涉嫌商業侵權,品牌方后續會重視起來,安排專人收集證據,采取法律手段維護自身權益。
據信網調查了解,“夢龍雪”在全國現已設有118家門店,分布在多個省份,其中青島地區目前有3家門店正在營業。“夢龍純”有61家門店,“夢龍手”也有30多家。這些門店在網上團購平臺上有多條差評,很多消費者在不清楚品牌真實情況的前提下,訂購了所謂的“夢龍”冰淇淋動物奶油生日蛋糕,滿心期待收到知名品牌的優質產品,卻最終大失所望。其中,有不少消費者誤以為“夢龍純動物奶油蛋糕店”含義為夢龍品牌使用純動物奶油制作的蛋糕,實際上該品牌應讀作“夢龍純·動物奶油蛋糕店”。對此,消費者李先生評價:“商家玩這種文字游戲,大有致敬‘千禾0’的感覺。”
信網查看了這些店鋪的工商營業信息,發現這些店鋪均為個體工商戶,注冊名稱也各不相同,店鋪門頭中也未體現“夢龍”相關字樣。信網電話聯系了城陽區一家“夢龍純”提貨點,商家表示,自家的蛋糕店已經營多年了,他跟“夢龍純”品牌合作時間還不足一周,關于是否侵權等問題他并不了解。一位業內人士向信網透露,這些品牌方會安排專人去線下與個體蛋糕店進行對接。達成合作后,他們在短視頻平臺直播間售賣的蛋糕券可以去門店兌換,雙方再按比例進行收益分成,不需要更換門頭,也不需要進行商業備案。
山寨品牌涉嫌違法 消費者需擦亮眼睛
青島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工作人員指出,這類山寨品牌的存在,危害是多方面的。對于消費者而言,他們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可能會因為品牌的誤導而購買到質量參差不齊的產品,損害了自身的消費權益。對于正規品牌來說,山寨品牌的出現稀釋了其品牌價值,擾亂了市場秩序,進而導致消費者對品牌的信任度下降。
在面對此類山寨品牌時,消費者應保持警惕,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在購買商品時,要仔細查看品牌信息、商標標識,不要被相似的名稱和包裝所迷惑。同時,消費者也可以通過查看店鋪資質、產品評價等方式,了解商品的真實情況。一旦發現自己購買到疑似侵權的產品,應及時向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投訴,或者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山東誠功律師事務所劉國建律師評析,從法律層面來看,這些山寨品牌的行為涉嫌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商標法規定,未經商標注冊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近似的商標,或者在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容易導致混淆的,屬于涉嫌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而反不正當競爭法則禁止經營者利用混淆手段,引人誤認為是他人商品或者與他人存在特定聯系,從而獲取不正當利益。(谷正原 耿潤)
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到來之際,信網推出系列報道,您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聯系信網,我們一起共筑滿意消費。
1 撥打信網新聞熱線:0532-80889431;
2 通過信網官方微博:@信網;
3 通過微信公眾號:信傳媒(xinwangquanmeiti)、有好信兒(qd-yhxin)。
[來源:信網 編輯:王熠冉]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