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網3月14日訊 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臨近,為幫助消費者更好地維護自身權益,信網(熱線0532-80889431)咨詢了北京隆安(青島)律師事務所史士輝律師并梳理了一系列常見消費問題及維權要點。
賠償規則明晰:假一賠三與假一賠十
在消費領域,“假一賠三”和“假一賠十”備受關注。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當商家提供的商品或服務存在欺詐行為時,消費者有權要求增加賠償,賠償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若消費者從商家處買到假貨,法院會根據商家錯誤程度綜合判斷進行賠償。
而“假一賠十”主要適用于食品領域,根據《食品安全法》,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或者經營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向生產者或者經營者要求支付價款十倍或者損失三倍的賠償金;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一千元的,為一千元。
近年來,職業打假人頻繁活躍在消費市場。但嚴格意義上,職業打假人并不屬于真實消費者范疇。真實消費者是以生活消費為目的購買、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務的主體,而職業打假人往往以營利為目的,大量購買商品再通過索賠獲取利益。在司法實踐中,其行為性質存在爭議,需要綜合判斷其過往訴訟記錄。
特殊商品退換限制
隨著海淘和跨境電商的發展,進口化妝品受到眾多消費者青睞。在購買進口化妝品時,一定要確認商品是否有中文標簽,且標簽上成分信息是否真實。消費者還可通過正規渠道查詢原產商信息,以防買到假冒偽劣的“進口”化妝品。沒有中文標簽的進口化妝品,很可能是未經正規渠道入境,其質量和安全性難以保障。
煙酒和黃金等特殊商品,不適用于普通的退換貨理賠規則。由于煙酒類商品的特殊性,其銷售受相關法律法規嚴格管控,一旦售出,非質量問題通常不予退換。黃金飾品因具有投資屬性且易磨損、影響二次銷售等原因,多數商家也不會輕易接受退換貨,消費者在購買這些商品時務必謹慎考慮。
網購直播間維權界定
在網購平臺直播間,消費者因信任主播推薦而購買商品,若出現質量問題,責任劃分較為復雜。如果平臺已確認商家資質沒問題,那么在很大程度上屬于主播責任。主播作為商品推薦者,對所推薦商品有一定審查義務,若因虛假宣傳、誤導消費者等原因導致商品質量問題,主播需承擔相應責任。而平臺則需履行好監管職責,確保商家資質合規。
消費者在日常消費中要多留心,了解各類消費規則,一旦自身權益受損,要積極運用法律武器維護合法權益,共同營造健康有序的消費環境。(解寧 徐基峰)
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到來之際,信網推出系列報道,您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聯系信網,我們一起共筑滿意消費。
1 撥打信網新聞熱線:0532-80889431;
2 通過信網官方微博:@信網;
3 通過微信公眾號:信傳媒(xinwangquanmeiti)、有好信兒(qd-yhxin)。
[來源:信網 編輯:陸云琦]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