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網3月14日訊 3月13日下午2時許,市民吳先生在青島市市南區小青島風景區淺海區域拍攝到一只“神秘水鳥”,它有著灰頭白腹的流線型身軀以及淺灰色的長喙,受驚時會短暫潛入水中消失蹤影。這段時長半分鐘的視頻經信網(0532-80889431)轉發給青島市森林野生動物世界牛健老師后,最終確認其身份為潛鳥,屬于較為珍稀的大型水鳥。
3月13日下午,市民吳先生在小青島風景區散步時,無意中發現在岸邊海域有一只明顯有別于海鷗的大型水鳥,正在水面上游蕩,他將畫面拍下后聯系了信網。隨后,信網將視頻轉發給了青島市森林野生動物世界及青島市觀鳥協會。經森林野生動物世界牛健老師辨認,這是一只潛鳥。
“這是典型的潛鳥越冬羽色,頭部灰色漸變,腹部純白如鏡,現在是換毛期因此看上去不算漂亮。” 青島市觀鳥協會會長薛琳通過視頻逐幀分析,再次肯定了這只鳥兒潛鳥的身份,“但受拍攝距離限制,暫無法確認具體是哪一種潛鳥。這類鳥兒能下潛60米深,閉氣3分鐘,是水鳥中的頂級獵手。”
據信網查閱資料,潛鳥科5個物種均被列入《中國脊椎動物紅色名錄》。這種有著“北方海洋精靈”之稱的候鳥,每年沿西太平洋遷徙,最遠從白令海直達菲律賓。其骨骼密度是普通鳥類的3倍,如同自帶“壓載艙”,可在水下以每秒鐘12米的速度追擊魚群。”
“潛鳥出現在近海肯定是有原因的。”薛琳會長介紹,成年潛鳥翼展超1.5米,遷徙時日均飛行數百公里,此次出現在岸邊水域,極可能是受傷或因腹部沾染油污飛行能力下降導致。截止發稿前,薛會長表示:“我們已向視頻拍攝者確定這只鳥所在的具體位置,正在設法對其進行救助,不過按照以往的經驗來看,潛鳥在水中較為靈活,人工救助難度較大。”(谷正原 耿潤)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