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網7月14日訊 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任首席教授、4年本科學制、“朋友圈”里有華為、美的、正大集團、海利爾等中外名企……7月13日上午,青島海水稻學院在青島恒星科技學院正式揭牌,華麗亮相,這一由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與青島恒星科技學院聯手打造的新型產業學院,在我國尚屬首次。
青島海水稻學院肩負重要使命
袁隆平院士任青島海水稻學院首席教授,原定前來揭牌的他因突感身體不適未能親臨現場。在發來的賀信中,袁隆平院士說:“當前全球有70億人口,2030年將會達到80億。全球每年因各種原因減少的土地高達1000萬(公頃)以上,其中大部分為耕地。據統計,2030年全球水稻產量應比1995年增加60%以上,才能基本滿足人類需求。目前每公頃所產水稻可養活27人,但到2050年,每公頃所產稻谷必須要養活43人才行。面對人口不斷增長及耕地日益減少的嚴峻形勢,只有通過科技進步來大幅度提高糧食作物單位面積產量,同時不斷利用現有土地種植糧食作物才能解決糧食短缺問題。”
袁隆平指出:“目前,我國內陸上有15億畝鹽堿地,其中有2億畝具備種植水稻潛力。我們成立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目標用3年的時間研制出抗海水鹽度0.3%-0.8%,畝產在300公斤以上的海水雜交稻,如能推廣到1億畝,可產糧食300億公斤,多養活8000萬人口。”
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副主任、青島海水稻學院院長張國棟介紹說,海水稻種植除了要解決人口的吃飯問題,也有足夠大的經濟體量。做出一碗好米飯,不僅需要有好的土壤環境,還需要好的種子、肥料、農藥,用大數據、標準化的方式種植和管理,下游需要有好的水、做工優良的電飯煲,整個上下游產業鏈的市場規模超萬億元,市場潛力巨大。青島海水稻學院是我國校企雙方共建共管的一種新型產業學院,以培養海水稻的產業化推廣人才為主要方向,這種人才當前是非常緊缺的,青島海水稻學院肩負著培養海水稻領域復合型、交叉型、應用型人才的重要使命。
爭取盡快實現招生
揭牌儀式后,有關部門組織了新專業論證會。記者從論證會上了解到,海水稻學院是本科專業,擬設土壤學(鹽堿地稻作改良)、種質工程(耐鹽堿水稻3代工程育種)、食品工程(稻米品質與食味)等專業。袁隆平院士領銜任海水稻學院的首席教授,來自這個領域的頂級專家將親臨授課,師資隊伍十分雄厚,相關的教材也正在編寫當中。
青島恒星科技學院董事長、校長陳昌金介紹說,他們已經向教育部遞交了申報材料,爭取盡快實現招生。在學生的培養上,將采用靈活的方式,根據企業的用人需要,可以設企業定向培養班、業余班和實訓基地,這樣學生在校時基本就有了接收單位,畢業就能就業。企業也能獲得自己想要的人才,增強人才對企業的感情,有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
“朋友圈”很高大上
當天,還舉行了青島海水稻學院校企合作理事會成立大會,正大集團、美的集團、華為、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農科院糧作所、國家粳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北方稻作協會、海利爾藥業、SGS通標標準、山東鷹翼航空、山東中天水土資源等知名機構和企業紛紛加入到海水稻學院的“朋友圈”。
據了解,理事會成員單位將在教學、人才培養、資源整合方面進行深度合作,為青島海水稻學院的快速發展貢獻自己的一臂之力。
[編輯:光影]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