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上新了山東|從煉鋼到造火箭!山東硬核“上天”,玩轉商業航天新賽道
編者按:
改革創新,是山東全年“置頂”的關鍵詞。
從新春第一會發出“抓改革創新促高質量發展”的動員令,到全省上下錨定十項重點改革、布局新質生產力,山東以刀刃向內的勇氣與破繭重生的智慧,在改革深水區蹚出高質量發展新路。
為全景展現齊魯大地創新發展脈動,大眾新聞客戶端推出《上新了山東》欄目,以“新”破題、以“上”立論,聚焦山東新發展、新變化、新成就,以“網感視角+深度敘事”為特色,通過多重角度、多元形式解析山東高質量發展的“上新密碼”,帶讀者沉浸式感知一個既厚重又“潮”出圈的新山東,立體呈現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建設的蓬勃氣象,讓世界看見山東力量。
當我們抬頭仰望星空,齊魯星座熠熠生輝。
15次海上發射、89顆衛星升空、全國首個商業航天“一站式”發射服務——當產業升級的戰場從黃渤海畔延伸至近地軌道,齊魯大地的空天夢想,正在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為搶占未來產業制高點寫下生動注腳。
山東商業航天有何最新動向?星空版圖都有哪些“家底”?本期《上新了山東》帶您感受山東逐夢空天的硬核實力。
一個月時間,從造衛星到造火箭,濟南的“問天之路”持續刷新紀錄。
今年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式核準批復濟鋼集團衛星制造項目,消息一出引發業內轟動,該項目填補了濟南乃至山東省在該領域的空白。
4月17日,濟鋼集團有限公司與西安羚控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星河動力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企業舉行戰略合作簽約儀式。此次多方戰略合作聚焦火箭研制、航天復合材料、無人機制造及低空場景應用四大核心領域,標志著濟南空天信息產業集群建設邁出關鍵步伐。
同日,北京航天易龍科技有限公司到訪濟鋼集團,雙方圍繞商業航天液體火箭項目建設展開深度交流。此前,濟鋼集團還曾赴北京中科宇航技術有限公司和東方空間(山東)科技有限公司進行洽談,就火箭制造等業務合作進行深入交流。
一系列密集新動向,共同指向了一個關鍵詞:火箭制造。這些企業作為商業航天領域里的佼佼者,將助力濟南火箭產業發展再邁新臺階。
目前,天兵航天科技的火箭和試車臺項目已經確定落戶濟南;江蘇深藍航天有限公司與濟鋼集團聯合打造的深藍濟鋼長清測試基地,已建成三大測試臺。加上近期已經明確或有意向來濟的商業航天企業,在不完全統計的情況下,濟南未來招引的火箭公司將達到7家。
我國空天信息產業一直由國家主導,直到2015年,國家才正式開始鼓勵商業航天發展。
2021年,濟南出臺首個空天信息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開啟了從無到有、快速發展的歷程。
2022年7月27日,“濟南一號”發射;同年9月6日,“泉城一號”發射升空,濟南成為全國首個完成商業航天“通信、導航、遙感”衛星全面布局的城市。
2024年9月25日,AIRSAT星座01/02星(濟鋼1號、2號)發射升空;
2025年3月17日,萊蕪·遙晟01、02號衛星發射升空……
為提升“造血”能力,濟南先后引進齊魯空天信息研究院等8家科研機構,獲批國家高性能電磁窗航空科技重點實驗室等87個創新平臺,并成功獲批空天信息山東省實驗室。
濟鋼衛星總裝生產制造基地
可實現年產100顆500公斤級衛星
作為濟南空天信息產業“鏈主”企業,濟鋼的探索之路從未停止。
早在2019年,濟鋼就瞄準時機與中國科學院空天院合作,共同成立濟鋼空天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向空天信息產業邁進。2023年開始,空天信息產業成為濟鋼主攻方向。在今年3月獲批的衛星總裝基地項目中,將落地山東省首條柔性化、智能化的衛星AIT制造產線。
現在的濟鋼,液體火箭發動機測試基地已實現常態化測試;計劃建設的衛星總裝生產制造基地,將具備年產100顆500公斤級衛星的能力;遙感衛星、商用小飛機產業基地等一批空天信息產業項目即將落地……
浴火重生的濟鋼見證著濟南空天信息產業的崛起。濟南著力發展商業航天產業,依托“衛星+火箭”雙輪驅動,加快打造空天信息產業集群。隨著商業航天作為“新增長引擎”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國內頂尖空天技術團隊與創新資源持續向泉城聚集,推動產業鏈能級躍升,濟南正以創新動能丈量浩瀚星宇。
東方航天港
打造商業航天海上發射“策源地”
談起我國航天發射中心,酒泉、太原、西昌、文昌首先會躍入腦海,但如今,煙臺海陽必須榜上有名。煙臺海陽東方航天港是我國最年輕的衛星發射基地,也是我國首個海上發射母港。
一組“航空大片”,見證了這里對星辰大海的超燃奔赴↓↓↓
東方航天港是我國唯一一個既有生產制造能力又具備發射條件的海上發射母港,火箭制造園區和發射港區直線距離只有6公里,火箭生產組裝完畢即可出廠發射。
值得一提的是,東方航天港先后完成多個“首次”:國內首次海上發射、首次“一站式”海上發射、首次近岸海上發射、首次海上熱發射、國內民營火箭的首次海上發射……
同時,東方航天港也正加快打造商業航天海上發射“策源地”,爭取2030年前實現每年百次發射、量產百發火箭、天上百顆衛星,營收超過百億,將海陽市商業航天產業打造成山東新質生產力新標桿。
全國首家!
網星商業航天產業聯盟落地威海
2024年10月24日,由威海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威海網星航天技術研究院主辦的全國首個網星商業航天產業聯盟成立大會舉行。該聯盟緊扣產業發展需求導向,主要圍繞商業航天的衛星制造、數據應用、載荷研制、網絡建設等板塊,開展產學研用等緊密合作,將為國內外航天企業搭建合作交流的平臺。
通過聯盟平臺,可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推進航天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加速航天產業的商業化進程。同時,將助推威海高新區加快打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領域的未來產業聚集區,促進區域經濟提檔升級。
多個首創!
未來出行星座有了“青島基因”
位于青島膠州上合示范區的上合航天產業園,擁有國內商業航天首個智能化、自動化、高集成度的星座測運控一體化的控制中心,國內首個支撐自有星座應用服務的大數據中心,山東省首條北斗三號系統產品柔性自動化SMT產線。
作為上合示范區的重點項目,時空道宇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家通過商業模式創新,實現商業閉環的民營商業航天企業。依托扎實的全產業鏈布局,時空道宇全面深化智慧出行、智能制造、多式聯運、智慧城市、智慧海洋等領域的商業應用,打造全域覆蓋的“未來出行”生態,推動商業航天發展向應用驅動邁進。
從頂層設計到地方實踐,一系列推動商業航天發展的政策規范不斷出臺。
2015年10月29日,《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2015—2025年)》發布,提出鼓勵社會資本步入航天領域;
2024年2月1日,《山東省航空航天產業發展規劃》發布,提出到2035年,全面融入國家航空航天產業發展布局,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空天信息等重點產業核心競爭力大幅提升,躋身航空航天制造強省之列;
2024年5月29日,《濟南市空天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7年)》發布,提出支持商業航天發射,單個企業每年累計最高可獲得補貼500萬……
山東突出各市產業特色優勢→
支持東營市聚焦航空服務鏈、空天高端制造鏈、空天信息應用鏈,打造國家大飛機戰略承載地;
支持濱州市建設航空物流中心,打造全國航空制造和培訓基地;
支持濰坊市打造全球航空發動機葉片生產基地,濟寧市打造國家北斗產業化應用示范基地,威海市打造航空航天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高地;
支持淄博市打造無人機產業融合示范區,日照市打造“通航+”新業態先行區;
支持棗莊市、德州市打造航空航天關鍵材料生產基地等。
政策效應帶來厚積薄發。山東不斷完善航空航天領域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優質企業和項目招引力度,著力推動空天信息領域應用,戰略服務、民生服務、生產服務、消費服務能力加快提升。
“東方破曉、逐夢星空”。近年來,山東以“航天+”戰略為引領,構建起覆蓋衛星研制、火箭發射、數據應用的完整產業鏈,以“天上有星、陸上有箭、海上有船”的全域布局,成為我國商業航天發展新高地。濟南空天信息、青島通用航空及衛星通信、煙臺商業航天產業核心集聚區等重大項目形成協同矩陣,隨著濟南火箭產業拼圖的逐漸完善,山東已形成“箭指蒼穹、星耀齊魯”的空天產業生態。
航天產業的突破,本質上是新質生產力的突圍。當越來越多的“山東星”閃耀太空,越來越密的“山東箭”刺破云霄,山東商業航天的星辰征途,每一步都將踏出創新的回響。
本期統籌:姜凱寧
大眾新聞記者 楊秀萍 修從濤 鄭莉
大眾新聞·齊魯壹點記者 于泊升 李夢瑤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杜海
編輯:姜凱寧 于春暉 周凡婷
視頻剪輯:姜凱寧
設計:張海飛 唐浩鑫 呂文佳
策劃:單青 李萌博
大眾新聞客戶端出品
[來源:大眾新聞 編輯:孫寶震]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