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游”在濟寧丨行走黃河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來到濟寧,總有些自慚形穢,不管讀過多少年書,總覺得自己是個“小學生”,來學習的心態拉滿。畢竟,這里是孔孟之鄉。
所以,這里也是游學、研學勝地,邊游邊學,每一步都走在歷史深處。
尼山圣境,以“孔子的世界,世界的孔子”為創意,打造“文化修賢度假勝地”和“世界級人文旅游目的地”。尼山圣境的建筑群可用恢宏壯觀來形容,然細節處又精雕細琢,仿若裝下了整個儒學發展史。
以大學堂為例,以儒家 “五常” 命名,在建筑設計、裝飾藝術等方面融合了多種傳統藝術形式,包括東陽木雕、山西泥塑、蘇州刺繡、福州漆畫、景德鎮陶瓷畫等,呈現出鮮明的中國審美和高超的傳統工藝。也難怪它能獲得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
即使是門把手,也充滿文化內涵
但你若就此以為尼山圣境“講述”的都是高不可攀的“陽春白雪”,那就錯了。
“孔子最調皮的學生是誰?沒錯,就是宰予,老師講課他睡覺,氣得老師罵他:朽木不可雕也。”能把《宰予晝寢》講得如此生動有趣,你是否聽了也會心一笑,想起隔壁的同桌或者反觀自身?
相當于尼山圣境二期項目的魯源村則是另一種樣子:移步換景,每一處都是一個孔子時期的生活場景,蹴鞠、浣衣、會友、下棋、讀書、舞劍、撫琴、放風箏……宛如穿越回兩千多年前,是一種全場景的文化體驗。
在這個過程中,總會有那么一刻或幾刻,讓你心生觸動。
游在濟寧,每一步都走在歷史深處,每一步又都回到現實生活。
這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的真義所在,緊扣時代之需、滿足人民所愿,以文化之精髓引領時代發展、解決現實問題。所謂“鑒往知來,向史而新”是也。
游在濟寧,除了看優秀傳統文化,還能看工業。
問個問題,提起機器人,你腦海中首先想起誰的樣子?是會下棋的阿爾法狗,還是央視春晚上扭秧歌的“演員”?事實上,機器人不一定是人形。它可以是一條機械臂、一輛小車,只要它有一個聰明的“大腦”就行了,關鍵看應用場景,也就是需要它干什么活兒。
再過幾天,山東省機器人大會暨2025第一屆中國智創未來機器人(無人機)夢幻展就要在鄒城舉辦了,到時候你能看到形形色色的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醫療康養機器人等。
為什么會在這里舉辦?原因之一是,這里有一家工業機器人高速高精“鏈主企業”——珞石機器人。
這家企業是國家“十四五”機器人重大專項牽頭單位、國家級專精特新重點“小巨人”,所生產的工業機器人能從事各個工種,搬運、打磨、焊接、拼裝、檢測、做手術,都行。對了,“小家伙”擰螺絲可快了,做檢測完全“不講情面”。
珞石機器人的生產線都是自主研發的,目前是人機協作模式,下一步的方向是用機器人造機器人。
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當以生態為底色、以文化為靈魂、以創新為引擎。這跟造船有關系嗎?有!船舶不僅能載你游遠方,新能源船舶制造對于內河航運減排亦十分重要。
新能船業干的就是這個活兒,它是全國首個集研發設計、智能制造于一體的綠色化、現代化、標準化內河新能源船舶制造示范基地,全面對標海船生產工藝,“綠色智能化造船、造綠色智能船舶”,所產航船比柴油船減排90%。將來你在京杭大運河上坐游船,那船可能就是它造的。你也不用怕旅途中船只“充電”費時間,一個茶歇的空檔就把電池換好了。
新能船業生產的新能源船舶不僅航行在國內河道,還“游”向了海外。
……
這里是濟寧,也是山東“四廊一線”文化體驗廊道的重要“節點”,文化“兩創”與現代工業花開并蒂。游學濟寧,猶如看見山東。
[來源:山東支部生活微信公眾號 編輯:陸云琦]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