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軍民齊心攜手,共鑄一座城的榮光
4月23日,全國雙擁模范城(縣)命名大會在北京召開。會上傳達了習近平總書記對雙擁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軍地雙方要密切協作,鞏固發展堅如磐石的軍政軍民團結,共同續寫愛我人民愛我軍的時代新篇。
會上,青島再次被命名為“全國雙擁模范城”,實現“十連冠”。這是青島這座城市的光榮,也是駐青部隊和全市人民的光榮。
青島是國防重鎮、駐軍大市、兵員大市,擁有光榮悠久的擁軍優屬、擁政愛民傳統。從1993年首次獲評“全國雙擁模范城”稱號,到如今實現全國雙擁模范城“十連冠”,三十多年風雨兼程,這份榮耀背后,是軍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真實寫照,是軍地攜手齊心協力促雙擁的最好褒獎。
春華秋實,碩果盈枝。透過青島雙擁工作的時代景深,回望走過的足跡,每一步都鐫刻著奮進、激情與榮光。
經過幾十年創新實踐,青島積淀形成了“最佳海灣筑軍港,最美地塊建營房,最優兒女穿軍裝,最好保障獻國防”的新時代擁軍“青島理念”。青島深刻把握新時代雙擁工作的形勢任務,賡續雙擁優良傳統,從政治高度和戰略全局出發,創新探索出“走訪慰問全覆蓋、互辦實事全落實、服務官兵全方位、社會擁軍全要素”的“四全工作法”,多層次、多維度推動新時代雙擁工作高質量發展。
高位推動,構筑雙擁“大格局”
雙擁運動是我黨我軍我國人民特有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
時針撥回到32年前。1993年是延安雙擁運動50周年,青島首次參加了在延安賓館禮堂舉行的紀念大會。會上,對56個全國雙擁模范城(縣)進行命名表彰,這也是青島首次獲評“全國雙擁模范城”。此后,青島先后8次獲評全國雙擁模范城,實現“九連冠”,成為全國連續獲得該榮譽稱號次數最多的城市之一。
2020年10月,青島市第九次榮獲全國雙擁模范城稱號。市委、市政府第一時間組織召開全市雙擁工作總結暨爭創全國雙擁模范城“十連冠”動員大會,認真總結“九連冠”成功經驗,吹響新一輪爭創全國雙擁模范城的號角。
近年來,全市上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雙擁工作的重要論述,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關于“完善雙擁工作機制”的部署要求,自覺從講政治的高度看待雙擁工作,從大局出發做好雙擁工作,將雙擁工作納入城市長遠發展規劃,從整體規劃上確保雙擁理念始終不改、目標始終不變、熱情始終不減,努力推動雙擁工作高質量發展,實現了國防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同頻共振、協調并進。
雙擁機制更加健全完善。優化完善雙擁工作領導小組,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和駐青部隊首長任組長、副組長,軍地雙方各成員單位“一把手”任成員,不斷鞏固提高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全面落實黨委議軍會、軍地合署辦公、應急應戰響應等重大制度,在全國率先建立軍地互辦實事“雙清單”制度,連續30余年召開軍地聯席會議,保障900余件軍地互辦實事項目全部順利辦結。
工作體系更加順暢高效。將雙擁工作融入退役軍人服務機構建設,聚焦夯實雙擁工作的基層基礎,青島按照“全覆蓋”“五有”要求,不斷加強市、區、鎮、村四級退役軍人服務保障機構建設,全市10個區(市)、138個鎮(街道)、1987個村(社區)全部組建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同時,在區(市)、鎮(街道)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推廣“雙擁工作站”服務模式,打造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擁軍服務保障網絡,在全國率先推出“智慧榮軍”信息平臺,打造“15分鐘服務圈”,軍人軍屬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高效、便捷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青島注重將雙擁共建中的經驗做法固化為政策規范和長效機制。2021年,全國雙擁辦主任會議首次在青島召開,總結交流軍地做好新時代雙擁工作的經驗做法,新時代擁軍“青島理念”由此推向全國。
用情用力,抓緊抓實“分內事”
做好新時代雙擁工作,對于地方來講,就是要竭盡全力為部隊辦實事、辦好事,以實際行動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
“把駐青部隊的小事當成大事,把駐青部隊的難事變成易事。”秉持這一理念,青島始終將服務國防軍隊建設、支持駐青部隊發展作為義不容辭的政治任務和重大職責,堅持“抓經濟不忘固國防、搞建設不忘興武裝、謀發展不忘強戰備”,堅持“部隊需要解決什么,支前就保障什么;練兵緊缺什么,支前就準備什么”,積極改善官兵訓練、生活條件,切實把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作為分內事抓緊抓實。
開展“情系邊海防”等活動,投入近2億元完成長門巖駐島部隊供電項目,結束了長門巖長達58年不通電的歷史;投資400余萬元,為朝連島駐島官兵配備海水淡化設備,該島70年“靠天吃水”成為歷史……以軍地聯席會議為平臺,幫助解決好用水、用電、通信以及就醫看病等難題,以后方“無憂”保證前方“無畏”。
服務保障重大活動,青島同樣不遺余力。近年來,青島圓滿完成神舟十四號、神舟十五號飛船發射期間無線電保障,遼寧艦入列10周年、護航編隊啟航等各類保障任務,為海軍成立紀念日系列宣傳教育活動提供有力保障,艦艇開放等活動取得圓滿成功,青島“愛軍之島 擁軍之城”的城市名片更加深入人心。
廣大軍人軍屬為國防軍隊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青島市著眼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軍人軍屬的急難愁盼問題,讓軍人軍屬切身感受到“從里到外的溫暖、從頭到腳的榮光”。
——聚焦拓寬“后路”,讓部隊官兵不為退役安置擔心。
青島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陽光安置”辦法,確保符合條件轉業軍官100%安置到
行政參公崗位,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兵100%安置到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創新“雙向選擇”、任職輔導員、跟蹤督導等機制,做到“人崗相適、人盡其才”,實現部隊、退役軍人和接收單位三方滿意。建成全國首個退役軍人人才開發基地,創新“職”為老兵一對一精準推薦就業模式。在全國率先建立退役軍人就業動態監測平臺,啟用13家軍地兩用人才市場,累計幫助1.95萬名退役軍人實現就業,精準扶持退役軍人就業。
——聚焦鞏固“后院”,讓部隊官兵不為家屬就業分心。
青島每年拿出近百個行政事業崗位,全面實現行政事業編隨軍家屬“隨來隨安置”。開展退役軍人、隨軍家屬專項招聘,在全國率先實現“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在全省率先建立現役軍人困難家庭臨時援助機制,幫扶救助現役軍人臨時困難家庭。
——聚焦扶持“后代”,讓部隊官兵不為子女教育憂心。
建立軍人子女入學聯絡員制度,嚴格落實軍人子女就近就便入學、隨父母調動轉學、參加中高考優待等政策,每年幫助1000余名軍人子女就近就便入學,實現了“隨申請隨入學”。
優待尊崇,擴容榮軍“朋友圈”
念茲在茲,枝葉關情。對軍人軍屬、退役軍人的工作和生活,習近平總書記牽掛于心,強調“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讓退役軍人成為全社會尊重的人。”
“這輪椅真是送到了我的心坎上。”去年12月,接過嶄新的輪椅,參加過淮海戰役、渡江戰役、抗美援朝等多場戰役的青島老兵米永文難掩激動,他說,“榮軍微心愿讓我感受到了社會各界對軍人的尊崇和關愛。”
軍人身許國,全民尊其家。在青島,“榮軍”不是一句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
近年來,青島在全國率先推出208項優待目錄清單,從最初的交通出行等優待優惠,到目前形成包含“榮軍聯盟”“榮軍通”“榮軍加油”“榮軍驛站”等26個子品牌的“榮軍矩陣”,涵蓋生活消費、餐飲娛樂、文旅住宿、交通通信等各個方面,真正把對軍人軍屬、退役軍人的尊崇優待細化落實到日常點滴,引領帶動“全民榮軍”的熱潮。
舉例來說,為解決優撫對象“看病難、看病貴”難題,2023年,青島在全國首推為重點優撫對象購買專項商業補充醫療保險,在經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等普惠性保險報銷之后,剩余的個人自付部分還可通過“榮軍保”報銷,最高可報銷30萬元,優撫對象全年最多自費5000元。
身處和平年代,崇尚英雄、關愛軍人,就是在守護國家和民族的鋼鐵脊梁,凝聚發展前行的堅強力量。
常態化開展“清明祭英烈”“紅色九月”等主題活動,持續推進“為烈士尋親·讓忠魂歸根”和“繪憶英烈”活動,為215名烈士尋找到親屬或安葬地;
用好全市27處烈士紀念設施和785處零散烈士墓等紅色資源,編纂青島英烈故事、烈士文物故事120余篇,線上線下推出11個主題展,創新烈士褒揚紀念“菜單化”宣教模式,發布菜單化服務或課程40余項;
開展參軍入伍新兵歡送儀式、退役軍人回鄉歡迎儀式、現役軍人立功喜報集中發放儀式,建設雙擁街60條,打造雙擁主題公園26處,規劃建設占地320畝的“榮軍谷”綜合服務示范區,累計服務8萬余人次;
開展中小學生“英雄故事我來講”主題展播,舉辦“軍休功臣進校園”等宣講活動1100余場,受眾12.1萬人;
……
一樁樁、一件件,不僅營造了濃厚的愛軍擁軍氛圍,更激發了社會各界的愛國情強國志。
與此同時,廣大駐青部隊官兵把駐地當故鄉,視人民為親人,在完成戰備訓練任務的同時,積極參與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建設。特別是近年來,駐青部隊大力支持城市更新建設、旅游品質提升等重大項目建設,積極配合開展山頭公園整治,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有力支持。同時,駐青部隊還積極參與地方搶險救援、疫情防控,有效保護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為地方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援。
新的起點,新的出發。青島將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雙擁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弘揚新時代擁軍“青島理念”,以堅如磐石的軍政軍民團結,匯聚起同心共筑中國夢、強軍夢的深厚偉力,推動雙擁工作再上新臺階,擦亮全國雙擁模范城“亮麗名片”,為推進強國強軍事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劉佳旎 余博
[來源:青島日報 編輯:王榮]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