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進國有企業全閉環審計監督,青島西海岸新區審計局從政策研究、隊伍建設、成果開發、長效整改等方面著手,創新“四個一”工作機制開展國有企業發展質量狀況專項審計調查,即精研一類政策,剖析一組案例,總結一套方法,召開一次培訓,扎實推進研究型審計,通過查擺制度性漏洞、機制性缺陷、體制性障礙,督促企業整改落實,為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精研一類政策做好前期準備
注重調研分析,做細做實審前準備。強化項目立項可行性研究和科學論證,系統研究國有企業監管法律法規,形成國有企業審計“政策法規庫”;把握易出風險關鍵領域,采用快速匯總、高效鎖定的“表單式”調查模式,以全覆蓋視角精準為15家區屬重點國企畫像,全面覆蓋公司治理、融資結構及風險防控、投資管理及績效、運營收入及成本管控、資產管理等方面,設計19類45個調查表,提升審計質效。
創新組織形式,統籌謀劃審計工作。按照“統籌謀劃、分類推進、分步實施”的原則,集中力量開展試審,精選審計重點,統一審計方法和要求,為后續開展大范圍、大批量、大體量審計指明方向。
加強團隊協同,做深做實研究型審計。審前召開審計方案研判會,多角度研究審計內容,確保方案重點明確、切實可行;強化數據賦能,采集分析國有企業業務數據、財務數據,利用數據模型,從年度變化及同行差異進行縱向、橫向對比分析,實施資金鏈與業務鏈相結合的“雙鏈條”式審計。
剖析一組案例做好隊伍建設
注重隊伍建設,深化審計“傳幫帶”。開展案例教學,通過“搭臺子”“壓擔子”“鋪路子”,強化對年輕干部鍛煉培養。在國企發展質量狀況專項審計調查中,啟用年輕干部作為主審,由年輕干部進行賬表核對、數據分析,激發年輕干部主動謀思路、想方法、破難題,提升年輕干部審計實戰能力。
注重經驗總結,形成審計操作指引。審計項目結束后,及時組織項目復盤會,總結項目經驗,歸納審計方法,查漏補缺,探索形成一套適用于該類項目的通用性審計模式,推進審計工作規范化。以傳承導向留痕經驗做法,通過開展“雙周講壇”,引導審計干部學政策、講思路、談收獲、辨難點,提高審計干部能查、能說、能寫的能力。
注重內外聯動,傳遞審計溫度。從國有企業抽調部分內審骨干,采用以審代訓模式加入現場審計實施,指導國有企業自審,實現內外貫通,形成國企審計監督合力。
總結一套方法做好經驗推介
注重成果開發,形成可借鑒可復制的審計經驗。謀劃上突出“統籌”,從審計項目立項之前,就充分調研、科學把握籌劃成果利用,以立項開展的專項審計為契機上報研究課題2個,審后歸納總結,撰寫課題成果,《探索實施“表單式”“雙鏈條”專項審計調查 推動國企高質高效發展》獲得審計系統優秀改革創新案例;《西海岸新區著眼政府工作報告 謀劃做好國企審計審前調查》《青島西海岸新區審計局聚焦“四鏈”融合提升國企審計質效》等4篇方法類信息分別被上級媒體采用。
注重巡審聯動,成果共享效率高。主動與巡察共享審計成果和進行審計經驗交流,審計組長以“審計視野下影響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問題路徑探析”為題,為區巡察辦開展1次圍繞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審計發現問題的業務培訓,助力巡察辦開展5家區屬國有企業巡察工作。
注重數據賦能,構建企業審計模型。運用Python、SQL Server數據庫、EXCEL函數分析等技術,選取國有企業經濟布局結構優化調整、資產管理、投資、融資及負債、企業運營風險等五方面內容構建分析模型,對相關財務指標進行自動化分析和可視化呈現,并關聯工商、社保、戶籍等外部數據,采取“總體分析、逐步推進、重點核查”的方式,精準為15家區屬重點國有企業畫像。
召開一次培訓做好整改督導
整改關口前移立審立改,推進全面整改。審中對所涉區屬國有企業開展業務指導,協助規范制度,組織業務人員進行風控培訓,推動整改關口前移立審立改,堅持“當下改”與“長久立”相結合,從制度層面堵塞漏洞,促進國有企業規范運營。
構建審后跟蹤機制,促進整改常態長效。為推進審計整改落實見效,區審計局組織15家國有企業開展專項審計調查結果反饋暨整改推進會,邀請國資監管部門列席,會議深度剖析問題根源,直擊“屢審屢犯”難題,強調審計整改實效,要求各國有企業“整改一個問題、規范一個領域、提升整體效能”,構建全周期、全鏈條、全覆蓋的整改監督體系。
完善整改臺賬,統一報告模板,推進整改規范化。實行“對賬銷號”動態管理,確保審計整改“不留死角”“清倉見底”。對事項簡單、難度較小的常規類問題,要求立行立改、查漏補缺;對需進一步完善內控的管理類問題,要求建章立制、規范治理;對成因復雜、短期內暫不具備整改條件的體制機制類問題,要求被審計單位倒排時間節點,限期整改到位。文/王夢婷
[來源:信網 編輯:孫寶震]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