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鉆地龍”再出發,鉆透800米復雜地層
地鐵2號線二期漢川路-東川路站區間右線貫通 8個區間已貫通6個
備受關注的地鐵2號線二期工程建設近日又迎來一項突破性進展。隨著“縱橫號”盾構機緩緩進入鋼套筒,漢川路站至東川路站盾構區間(簡稱漢東區間)右線順利貫通,標志著該項目建設取得關鍵性進展,對全線貫通具有重大意義,加快了青島李滄東部城區邁入“地鐵時代”的步伐。
短短800米有8塊絆腳石
承擔青島地鐵2號線二期工程常川路站至漢川路站區間施工的“縱橫號”盾構機在完成東常區間1038米的地下之旅后,經過短暫“修整”,于2024年9月28日自東川路站右線小里程端再次始發,沿金水路自東向西掘進800米到達漢川路站。這個距離并不長,可能僅僅是一般市民出小區到公交車站的距離,但是“縱橫號”要在這段距離面對8處重大施工風險,分別是始發和接收風險、不良地質風險、金水路上復雜的管線風險、下穿金水河風險、側穿爐房橋風險、穿越軟硬復合地層風險等。盾構機往往前一段還在全斷面硬巖中掘進,不出幾米,就進入上部砂層、下部硬巖的復合地層,周邊環境形勢嚴峻,施工難度大、技術要求高。盾構施工班組要對地質條件變化進行研判,對掘進參數及時調整,面對不小的考驗。短短800米,8塊“絆腳石”,平均每100米會碰到一塊。
金水河段是全線“咽喉”要沖,河面寬30米、水深1米,盾構隧道拱頂距河床僅7.7米。此處地層為“上軟(富水砂層)下硬”復合結構,施工中極易引發涌水、涌砂、掌子面坍塌甚至盾構機“栽頭”等險情。“盾構機在河底長距離穿越30米,地質強度不均、透水性強,平均每掘進20米就要換一次刀,刀具磨損異常嚴重。”盾構班組長曹培林坦言。地上潺潺河流,地下寸寸掘進。建設過程中,建設團隊聚焦施工難題,協同參建單位提前籌謀,科學組織,多次優化專項施工方案,并結合區間地質條件,通過優化掘進參數、實時監測調控等多種技術手段,不斷強化盾構掘進安全管控,順利實現平穩穿越。
十環一評價錨定世界一流目標
為保證區間盾構有序、安全掘進,項目充分運用信息化技術進行系統、全面監控測量,嚴格控制盾構掘進參數,一方面使用皮帶機自動稱重系統對出渣量進行監控,確保盾構施工安全可控,另一方面使用盾尾間隙自動測量系統對管片趨勢實時監控,確保盾構姿態及時調整糾偏。盾構施工過程中,第一建設分公司在地鐵集團建設世界一流地鐵目標體系總牽引下,運用三位一體系統思維,創立機械掘進區間施工質量單板考核制,按照“每環一復盤,每班一考核,十環一評價”的質量管理制度,進一步提高施工質量,強化質量管理。通過一系列質量控制措施和手段,漢東區間右線施工質量初驗評價達A率96%。
工程部長邢龍表示,班組盾構掘進2班成員劉偉洋發現走道板和臺車尾部的安全隱患,并主動提出解決思路,榮獲“安全之星”,這一榮譽背后,是班組建設帶來的巨大改變。像劉偉洋這樣的建設者,只是眾多積極參與者的一個縮影。他從被動工作轉變為主動參與,這種變化就像一顆種子在青島地鐵2號線二期這片土壤里生根發芽。
地鐵2號線二期工程(東延段)屬省、市兩級重點項目,并列入“青島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線路全長8.9公里,共設8座車站,均位于李滄區。作為連接李滄東部與李村中心城區的交通大動脈,青島地鐵2號線東延段不僅是交通工程,更是推動城市“北拓”戰略、激活東北部活力的關鍵項目。建成后,這條“城市動脈”將串聯起多個商業中心和交通樞紐,進一步優化城市空間布局,提升市民出行體驗。截至目前,青島地鐵2號線二期工程共8個區間已累計貫通6個,土建累計完成85%。下半年將全面進入站后專業施工和出入口建設階段。
青島晚報/觀海新聞/掌上青島 記者 徐美中
[來源:青島晚報 編輯:孫寶震]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