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網4月10日訊 “這種西瓜俗稱‘小糖丸’,又叫‘冰糖籽’,個小皮薄汁甜,非常受歡迎。”4月10日,記者走進青島市即墨區移風店鎮綦家埠村南的西瓜種植基地,瓜農李銀業正在采摘已經成熟的西瓜。據他介紹,這是一種去年從山東省壽光市引進的西瓜新品種,剛開始試種。從個頭來看,“小糖丸”是西瓜中的“袖珍派”,拿在手上只有手掌大小。切開后,里面都是果肉,果皮就只有薄薄一層。李銀業說,每個“小糖丸”重約1.5--2公斤,由于皮薄肉厚可以像蘋果那樣削皮吃。
在李銀業的西瓜種植基地里,這里的大棚西瓜是吊在空中的。進入溫室大棚,只見翠綠的藤蔓上吊著一個個西瓜,圓滾滾的,煞是喜人。“這種技術叫吊蔓栽培,與普通種植方式相比,具有產量高、光照好等優點,更能保證西瓜的優良品質。”李銀業說。這種立體種植的西瓜,通風更好,陽光更充足,因此瓜皮極薄,瓜瓤比普通的西瓜脆、甜,口感更好。
“今年頭茬瓜清明節前就已經上市了,后面還有二茬西瓜。”李銀業說。“由于瓜皮薄,甜脆可口,我們的‘小糖丸’價格要比普通西瓜高。剛上市的時候,超市里每公斤可以賣到40元左右。”吃瓜時節,小巧迷你的“小糖丸”“彩虹”西瓜成了市場“新貴”。西瓜大棚外,前來購買西瓜的有批發商也有普通“吃瓜群眾”。李銀業說,愛吃“小糖丸”的人越來越多,訂單多。可是由于“小糖丸”品種西瓜在移風店鎮剛剛開始栽種,人們知道的還是少數,所以目前到西瓜種植基地的批發商多,真正來購買吃“小糖丸”的“吃瓜群眾”還是不多。說著,李銀業豐收喜悅的臉龐露出一絲淡淡的憂愁。
眼下進入春耕備耕的關鍵期,驅車行走在即墨區廣袤的沃野里,隨處可見搶農時、忙生產的身影,儼然一幅幅“春日好風光,田野農事忙”的春耕畫卷。
春潮澎湃,萬物欣然,移風店鎮的每一寸土地都被春日溫柔喚醒,處處涌動著蓬勃生機。田間地頭,農民們懷揣著對新一年的憧憬,爭分奪秒地搶抓農時,忙碌的身影穿梭其間,勾勒出好一幅活力四溢的春日農事圖。
隨著氣溫逐漸回升,農業生產一線,已是一派繁忙景象。在移風店鎮志強家庭農場內,連片的小麥綠意盎然,長勢良好。農場主王志強正操作滿載農藥的自走式農藥噴霧機給麥田噴灑農藥。記者看到,在農機手的操控下,隨著機械前行,噴灑出的水霧在太陽的映射下投出一道美麗的彩虹。“我們根據現在的苗情長勢和前期即墨區農業農村局的專家給我們的建議,采用自走式農藥噴霧機進行打藥,促進植被對藥液的吸收。一臺機器一天可完成四百畝的打藥工作,大大提高了春管效率。”正在現場操作的王志強介紹。
即墨區農業農村局高級農藝師楊青賢介紹說,大型自走式噴霧機可用于為農作物噴藥、施肥等多種場合,作業效率非常高。一臺機器一天可以抵得上100到150個人工,單就是打藥這一項節約支出就不少。“要是等到夏天玉米長高了,就是1畝地打藥15元都沒有人愿意干。如果用上這種噴霧機,就能頂140個勞動力,每畝作業費和耗油費只有0.8元,且農藥利用率是傳統人力的2倍以上,作業價格遠遠低于人力。不僅節省了大筆的人工費用支出,還能提高農藥的利用率,可謂是一舉兩得。”王志強說。
這邊自走式噴霧機正在噴灑農藥,另一湍灣西北村,農民王海青操作著無人植保機徐徐升空,在距離麥地五六米的高度盤旋,開始了噴灑作業。王海青說,無人機配備有扇形噴頭,噴藥分散得比較均勻,霧化的細度也比較好,通過手機連接飛機,用GPS定位系統可以實現快速打農藥。一架無人機一天的工作量能抵四五十個人工。
本村農民金小偉饒有興趣地看著天上飛的無人機,不停地嘖嘖稱奇。他說,原來給麥田打藥用人工時,一邊拉著管子,一邊移動著到處噴,不僅人費勁兒,打的藥也不均勻。以前一天好幾個人要干十來天的活兒,現在半天都干完了。“省工省時,人也省勁兒,打的藥也沒有重復的,效果真好!”農業機械化給農民帶來了獲得感,有效提高了勞動生產效率。
4月10日,走進移風店鎮湍灣西北村村的梨園,放眼望去,滿樹梨花吐蕊,潔白如雪,競相開放的梨花如團團白云,似雪海瓊濤。來到梨樹旁,朵朵梨花一身素衣,潔凈清雅,花香浮動,沁人心脾。果農們手持授粉工具,穿梭在花海之間,仔細地為每一朵梨花授粉。一片繁忙景象,果農們正搶抓農時,為梨花進行人工授粉,為今年的梨樹豐收打下基礎。“給梨花授粉可是個技術活,也是關系到今年梨子產量和品質的關鍵環節。”正在忙碌的果農王玉升介紹道,“我們要挑選合適的花粉,在最佳時機進行授粉,這樣才能提高坐果率,結出的梨才又大又甜。”
果農們表示,雖然授粉工作辛苦,但看著滿樹盛開的梨花,心中充滿了對豐收的期待。“希望今年風調雨順,通過我們的努力,能有一個好收成,讓我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梨園的主人王海青滿懷憧憬地說。(張濤 王靖惠 谷正原)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