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看!這些養老服務“新面孔”
讓老年人安享晚年,享受幸福銀齡生活,既是家事,也是國事。如今,人口老齡化加劇,呼喚養老服務水平提升,當前養老服務行業正朝著專業化、精細化方向發展。面對不斷涌現的多層次、個性化養老新需求,越來越多的養老新職業、新崗位應運而生:老人助浴師、老年人能力評估師、居家長期照護師等,幫助許多家庭、許多老人解決生活上的諸多問題,極大提升了老年朋友們的生活質量。
老年助浴師 李桂華
為老人送去體面和尊嚴
洗澡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情,聽到“助浴師”這個職業,或許很多人心里都會犯嘀咕:怎么洗澡還需要幫助?但對于一些因為疾病、年老體衰、行動不便、常年臥床的老人而言,這卻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助浴師就是“破局”的關鍵人物。
“對于我們這些具備生活自理能力的人而言,洗澡是一件很輕松的事。但對于一些失能老人,想舒舒服服洗個澡,難于登天。”在福山養老院擔任助浴師的李桂華告訴記者,許多居家失能老人面臨種種生活不便的困擾,無法自己洗澡,及時進行清潔就是一大問題,也是很容易被忽視的一個方面。
“記得我和團隊第一次上門為一位老人助浴,那位老人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李桂華回憶,當時,這位老人出院已經9個月了,長期臥床,親屬也沒有經驗,不敢輕易給老人清潔,導致老人一直沒能真正洗過一個澡。“我們當時是派了三個人,先上門對老人進行了一次健康評估,檢測一下老人的心跳、血壓和體溫,查看老人身體情況是否適合助浴。”來到老人家里,李桂華發現老人的指甲因為數月沒有修剪,已經長到打了卷兒,“簡直可以放到博物館收藏了。”李桂華說,長期無法清潔身體,不僅生理不適,老人在心理上也承受著一定的壓力,在場的人員“都替他感覺難受”。
所幸的是,老人的身體狀況適合進行洗浴,于是李桂華和團隊帶上齊全的裝備,再次敲開老人家的房門。“我們給一位老人洗澡的時候,一般會上三個人一起為其服務,先為浴床套上一次性套袋,再將老人小心翼翼地轉移到充氣洗浴床上。”李桂華給記者展示了他們的洗浴工具,充氣浴床看起來和充氣浴缸很相像。“把老人轉移進床位以后我們再慢慢給浴床充氣,充好了氣再進行注水,根據老人的反饋隨時進行水溫、流速調整,整個過程都很舒適安全。”李桂華說。
李桂華從事養老服務行業已近20年,她和團隊做助浴也有近10年的經驗,他們已經為上百位老人進行過服務。除了在養老院為老人們洗浴,前來找他們進行上門助浴的人很多,還有一些長期服務的對象。目前,李桂華和團隊正在服務的老人,年紀最大的已經101歲了。“感覺這是一件挺有意義的事情,能夠為失去自理能力的老人送去體面和關懷,也能讓他們重新拾起尊嚴。”李桂華表示,能夠獲得老人的笑容和家屬們的認可,就是她做這份工作的最大意義。
長期居家照護師 劉忠蘭
獨居老人的“貼心管家”
如何居家照護重度失能老人,對很多家庭來說是一大難題,保姆都很難做到專業照護,更不用說家屬了。作為一名居家照護師,58歲的劉忠蘭已經從業十余年,具備相當豐富的照護經驗。
“有些已經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家里人又沒辦法時時刻刻守在身邊照料,請保姆也頂多能幫忙做做飯、做做家務,并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劉忠蘭向記者介紹,居家照護師這份工作其實很“磨人”。“我是全天候待在服務對象家中的,早晨醒來,做飯、打掃、洗衣等家務就不提了,這都是最基本的事情,很多人可能會覺得,這不就是保姆干的活兒嘛,伺候老人,多簡單的事情。”劉忠蘭每每聽到這樣的評價,就有些無奈。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除了家務事,我還要照顧好老人的身體,老人哪兒疼了,哪兒酸了,我就要給老人捏捏揉揉,進行按摩。老人血糖、血壓高了或者低了,我都要時刻留意,隨時監控。”劉忠蘭回憶,自己曾經照顧過一位小腦萎縮的老人,老人經常渾身疼痛,不能自已,由于病痛折磨,老人的脾氣也很難把握,盡管任務頗為艱巨,劉忠蘭仍是耐下心來照顧了老人多年,可見居家照護并非易事。一個月6000元的收入,費神費力不說,誤解、質疑常常伴隨左右。“有的老人因為長期臥床,心情也比較郁悶,所以偶爾也會有不愉快的情況出現。但做我們這一行,哪有一點委屈不受的?況且老人的心情我也都能理解,情有可原,我能做到的就是盡我所能,把該做的都做好了。”劉忠蘭笑著說。
輾轉過多座城市,劉忠蘭在北京、青島等地服務過不少家庭,把每一份委托都放在心上。“居家照護,感覺其實就跟家人一樣。我把每一位老人都當作我的家人來照顧,只有心里裝滿包容和關愛,才讓他們能夠感受到我的服務是有溫度的。”劉忠蘭表示,自己這份工作其實也沒什么特別的,人總有上了年紀的一天,需要有人照顧,居家照護只是一份工作,一份有溫度、有人情味的工作。
相關鏈接
養老新職業逐漸進入大眾視野,新的就業形態不斷涌現,極大滿足養老服務新需求,形成產業帶動就業、就業促進產業的良性循環。除了老人助浴師、長期居家照護師,老年人能力評估師、老人陪診員、康復輔助技術咨詢師也應運而生。
老年人能力評估師
老年人能力評估師,是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生活活動能力、認知能力、精神狀態等健康狀況測量與評估的人員。評估項目具體包括老人的生活自理能力、走失風險、壓瘡風險、精神狀態等。該職業要求從業者具備一定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計算能力以及信息與數據處理能力,具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與溝通能力、評價判斷能力,根據學歷水平和專業資質,可分別申報三級/高級工、二級/技師、一級/高級技師。
老人陪診員
腿腳不便、身患殘疾、年老體弱、異地就醫……許多老年患者想要前往醫院看病,碰到上述情況卻又無人陪伴時該怎么辦呢?一種名叫“職業陪診員”可以幫忙解決這個問題。陪診員往往具備一定的醫學知識,可視為醫院“導醫”,幫助服務對象排隊、掛號、繳費、取檢驗報告等。對于沒有空閑陪老人就醫和無法獨自就醫的老年患者來說,陪診服務可謂是解了“燃眉之急”。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業內尚未出臺行業規范,陪診員很容易被誤認為是“醫托”“黃牛”等;如若患者在就診過程中突發意外,陪診員則存在一定的法律風險。
康復輔助技術咨詢師
康復輔助技術咨詢師,將根據功能障礙者的身體功能與結構、活動參與能力及使用環境等因素,綜合運用康復輔助技術產品,為存在功能障礙的老人提供輔助技術咨詢、轉介、評估、方案設計、應用指導等服務,最大程度地提高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會參與??祻洼o助技術在適老化改造方面起到了很大的輔助作用,運用現代科技技術減少密切接觸,預防病菌傳染,同時使功能障礙者能夠享受方便的康復輔助技術服務。
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楊健 見習記者 吳涵
[來源:青島早報 編輯:戴慧慧]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