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膠州市李哥莊鎮后辛疃村的逄志遠家添了件高興事兒。“家里的廁所剛剛由旱廁改成水沖式,雖然事兒不大,卻給全家的生活帶來了不小的變化,廁所變干凈了,家里也沒異味了。”11月29日,逄志遠這樣告訴記者。
2016年,全市改造農村衛生廁所30萬座。在各區市中,膠州市改廁數量最多,為12萬座。截止到11月30日,膠州市已經完成改廁102416座,占全年改廁目標的85.35%。其中李哥莊鎮已經完成11811座,占全年目標14663座的80.55%。膠州市愛衛辦主任劉希暖告訴記者,目前膠州全市正在按照每天完成改廁1500座的進度開展工作,預計到月底可完成全年改廁目標。
曾經旱廁蒼蠅亂飛
記者在逄志遠家看到,新廁所使用的是三格式。通過三個格一級級沉淀腐化、過濾處理,形成厭氧發酵、生物分解、化學發酵,最后截流稀釋后轉化成液態肥。三格式化糞池通過防臭器與室內的沖廁器連接,沖廁器再與高壓式的坐便器相連。后辛疃村書記李寶忠介紹道:“從三格化糞池流出的污水,直接接入村里的污水管網,經鄰村的污水處理站處理后排放,還避免了對地下水的污染。”
這幾年,后辛疃村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步入村莊大街小巷,筆直的水泥路平坦潔凈,道路兩旁紅花綠樹相依,一座座農民新居寬敞明亮。“唯獨家家戶戶使用的廁所,還是沿用了傳統的農村旱廁,一年半載清理一次,拉到地里當肥料用,一到夏天整個院里臭烘烘,蒼蠅蚊子亂飛,”李寶忠告訴記者。一直以來,旱廁成為后辛疃村衛生環境改善和鄉村文明建設的一塊短板。
機會終于來了。青島市發起了“農村廁所革命”,后辛疃村被列為改廁試點率先開始改造。更讓老百姓欣慰的是,膠州市的改廁標準為每座1100元,其中青島市財政補貼400元,膠州市財政和鎮辦財政按照1∶1比例,各自補貼350元,村民不用出一分錢。
衛生習慣大改變
本是好事兒一件,在改造最初,仍有少部分村民持觀望態度。
“改的不僅僅是廁所,還有農村傳統的思想意識和衛生習慣。”李寶忠一語道破村民的心理。
作為李哥莊鎮較早進行改廁工程的村莊,剛開始有些群眾認識不到改廁的好處。有的村民提出質疑:“我們又不是城里,祖祖輩輩這樣都過來了,為什么還要改?”為了鼓勵村民支持改廁,村里召開了村民代表大會宣傳改廁政策,讓每家每戶認識到廁改的好處。說不如干,村莊先從支持改造的農戶入手,通過示范先行、典型帶動的方式,先行先試,因勢利導,讓群眾“現場說法”,親身感受改廁帶來的好處。
“這是講衛生的好事情,再說也不用自己花錢。”后辛疃村村民孫正山是村里率先支持改廁的村民。除了政府免費配備的器具,他自己還買了一些瓷磚鋪貼墻壁,棚頂吊了塑料扣板,裝了電燈,每天清理得干凈整潔。“趁著改廁,咱也裝飾裝飾,給廁所來個升級換代。”
對習慣省吃儉用的農民來說,廁所節能也很關鍵。孫正山介紹說,“政府給更換的新沖廁器能裝60斤水,3口之家用一星期沒問題,而且沖廁器埋在地下,冬天也不怕凍壞。”
慢慢地,孫正山家的廁所成了村里人爭相觀摩的“示范點”。觀望的村民也開始從“要我改”向“我要改”轉變。全村306戶,目前完成了304戶的改造,改造率達到99%。
鏈接:改廁標準每座補助1000元
按照進度,青島市力爭到2017年底基本實現全市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全覆蓋。農村改廁資金由各區(市)統籌安排,改廁標準為每座1000元,由市區兩級財政進行補助,老百姓不用掏錢。各區、市還加大經費投入,在丘陵、一般山區調整建設標準達到1500—2000元,在部分海島達到2500—3000元。
青島市現有改廁模式有雙甕一體式、三格一體式、磚砌三格式、模塊化及市政管網式等方式,各區市根據丘陵、山區、平原、水源地、城鄉結合部等不同區域,選擇“因村因戶施策”的農村改廁模式。鼓勵具備條件的村莊實行聯戶聯片改造,治污與改廁同步進行;鎮駐地、新型社區、景區景點、水源地、大沽河兩岸、園區周邊、城鄉結合部等區域要聯片改造,治污改廁同步實施,糞便污水管網化收集、模塊化處理。
[編輯:云彩]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