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昨天獲悉,環保部發布了《關于青島新機場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的批復》,公告期為6月1日-6月7日。批復要求建立機場噪聲實時監控系統,設置足夠容量的事故水池,建立區域聯動一體的應急響應機制,將機場大氣污染防治納入青島市大氣污染防控體系中。
青島晚報/掌上青島/青網 記者 張譯心
做好周邊城鎮規劃控制
據介紹,環保部對青島國際機場集團有限公司《關于審查〈青島新機場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的請示》經研究,作出了詳細批復。該項目位于山東省青島市境內,與青島市中心直線距離約39公里。項目為新建區域樞紐機場,設計目標年2025年旅客吞吐量3500萬人次,貨運吞吐量50萬噸,飛機起降量約30萬架次。工程主要建設內容包括機場主體工程、供油工程、空管工程、東方航空公司基地工程和山東航空公司基地工程等。主體工程主要包括新建東、西兩條平行跑道,其中東跑道按4F標準設計,跑道長3600米、寬60米,西跑道按4E標準設計,跑道長3600米、寬45米。建設兩條跑道的平行滑行道和垂直聯絡道等。
該項目符合《中國民用航空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在全面落實環境影響報告書提出的各項生態保護和污染防治措施,確保環保搬遷安置等問題得到妥善解決,并做好場址周邊城鎮規劃控制的前提下,工程建設對環境的不利影響可得到緩解和控制。因此,環保部原則同意環境影響報告書中所列建設項目的性質、規模、地點和擬采取的環境保護措施。
建立噪聲實時監控系統
項目設計、建設和運行管理中應重點做好的工作主要包括:嚴格控制飛機噪聲影響,認真落實噪聲污染防治措施。原則同意青島市人民政府批復的機場噪聲治理工作方案。
充分考慮運營期飛機噪聲影響,積極配合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合理調整膠州市總體規劃中用地功能規劃等相關規劃內容,并依法對臨港工業區規劃開展規劃環評,嚴格控制周邊城鎮向機場方向發展。機場周圍土地利用應充分考慮飛機噪聲排放特點及其影響范圍和程度,根據飛機噪聲限值和敏感建筑物的噪聲防護要求進行科學合理規劃。在運營期計權等效連續感覺噪聲級超過70分貝的區域內,嚴禁規劃建設學校、醫院、居民住宅等噪聲敏感建筑物。
優化飛行程序和燈光設計
強化水環境保護措施。加強環境管理,嚴格執行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相關保護、管理規定,落實水污染防治措施。
加強生態保護工作。嚴格控制施工范圍,臨時工程應設置在用地范圍內。剝離復用施工表土,及時開展生態恢復和綠化工作。加強鳥類保護宣傳教育,嚴禁施工人員捕殺鳥類。運營期開展機場鳥情監測和鳥類影響研究,合理優化飛行程序和機場夜間燈光設計等,以減緩對鳥類及其棲息地的不利影響。
落實大氣污染防治措施。場區采用燃氣鍋爐和低氮燃燒器,儲油罐采用內浮頂罐,油庫區、加油站等區域的儲油設施設置油氣回收系統。制定大氣環境監測計劃,設置機場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建立區域聯動一體的應急響應機制,將機場大氣污染防治納入青島市大氣污染防控體系中。機場投運后相應運行管理部門應適時組織開展飛機尾氣環境影響專題研究,根據研究結論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減緩飛機尾氣對區域大氣環境的影響。
制定突發環境事件預案
加強環境風險防范。加大風險監測和監控力度,制定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并做好與青島市相關應急預案的聯動,定期開展應急演練,落實各項應急管理措施以及各項環境風險防范措施,防止各類環境風險事故發生。
按照國家和地方的有關規定,對固體廢物進行分類收集和處置,做到“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生活垃圾和航空垃圾委托市政垃圾處理廠處理,來自疫區的國際航空垃圾和污油等危險廢物按相關要求收集并交由有資質的單位妥善處置。
做好電磁輻射防護。優化平面布局,合理確定衛星天線、氣象雷達、通信基站和變電站等選址,加強電磁輻射設施的運行管理,確保電磁輻射水平滿足相關限值要求。
在工程施工和運行過程中,應建立暢通的公眾參與平臺,及時解決公眾擔憂的環境問題,滿足公眾合理的環境訴求。定期發布環境信息,并主動接受社會監督。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