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曾經的“追風少年”——年僅15歲的上海市吳淞二中初三學生戚黎明因為胃癌永遠地離開了愛他的所有人。這一消息在全國都引起了警示。胃癌呈年輕化、低齡化趨勢也成為大家不得不面對的冷酷現實。上周,由青島市市立醫院聯合青島電視臺、《齊魯晚報》今日青島健康欄目、《青島晚報》璐通健康打造的大型健康互動科普電視節目《健康面對面》特別邀請了市立醫院普外科主任姜海毅與市民交流如何防治胃癌。 田璐 伊麗明
胃癌年輕化趨勢加劇
胃癌是中國第二大常見癌癥,全球胃癌患者中有超過40%來自中國。近5年來,我國每年新發胃癌40萬例,且40%左右的患者在確診時已為晚期。胃癌晚期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不足10%。中國抗癌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國際上年齡小于30歲的胃癌患者占胃癌患者總數的2%左右,而在我國,這個數字高達7.6%,胃癌呈年輕化、低齡化趨勢,年輕人防癌不容忽視。
“以前,得胃癌多是一些老年人,而現在年輕的胃癌病號越來越多了。 ”市立醫院普外科主任姜海毅說,胃癌是全世界最常見的癌癥之一,大約有三分之二的胃癌患者是在發展中國家,而將近一半是在中國。目前胃癌發病有明顯的年輕化趨勢,有資料顯示,40歲以下的胃癌患者占全部胃癌患者的8%~15%。雖然目前青島還沒有一個準確的統計數字,但十年前得胃癌的大多是五六十歲的人,30歲左右的患者很少見,而現在已經十分常見,20歲左右的患者也不少。
五大習慣會導致胃癌
姜海毅說,胃癌是源自胃粘膜上皮細胞的惡性腫瘤,在我國的發病率很高,其中以山東、浙江、上海、福建等地為高發病地區。胃癌發病很多時候與不良的生活習慣有關。首先是攝入過多的高鹽飲食。食鹽本身并無致癌作用,但攝入高濃度食鹽可損壞胃粘膜屏障,增加對致癌物質的易感性,增強患胃癌危險性。第二是喜食腌漬食品和熏烤食品。腌漬食品、熏烤食品中可形成亞硝基化合物和多環芳烴類化合物兩類物質,后者可直接致癌,前者可在低酸或細菌作用下合成致癌的亞硝胺類化合物,進入體內后產生強致癌性從而引發胃癌。
第三是常食不新鮮食品。霉變的食物及糧食,不新鮮甚至腐爛的蔬菜,罐頭、飲料中的防腐劑和不潔的飲用水等均含有強致癌性亞硝胺化合物。第四是食用新鮮水果和蔬菜少。新鮮水果和蔬菜富含人體必需的維生素C、E和β-胡蘿卜素,能阻斷強致癌物的合成,抑制其活化,促進其代謝,并刺激體內抗腫瘤免疫系統,具有抗癌作用。第五是低蛋白膳食。低蛋白飲食降低了胃內酸度的緩沖能力,利于亞硝胺的形成,同時低蛋白也使胃粘膜的修復能力下降。低蛋白膳食是指不吃動物性食物和豆類食品,不喝牛奶,只吃水果、蔬菜,每日熱能的來源以碳水化合物為主。
“個體化治療”應對胃癌
作為普外專業主要病種之一,市立醫院本部普外科醫療團隊長期以來致力于胃癌的規范化、標準化手術治療,在技術上緊跟國際先進,精益求精,不斷突破技術難關,在胃癌手術及綜合治療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剖裔t療團隊采用個體化治療方案,對進展期胃癌開展了標準胃癌根治術(根治性遠端胃切除伴D2淋巴結清掃)、D2全胃切除術、D2近端胃切除術,平均清掃淋巴結數目遠高于國際指南要求,具有術后并發癥低、生存率高、復發率低的優勢,遠期效果好;對中晚期胃癌開展了左上腹部聯合臟器切除術、擴大淋巴結清掃術(D3)以及術中即時緩釋化療藥物的應用等,提高了病人的生存率,延長了生存期。
對晚期病人采取多學科協作方式,提高手術切除率,提高病人生活質量,達到延長病人生命的目標。普外科微創胃腸學組在胃癌腹腔鏡手術研究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成功開展了腹腔鏡輔助下標準胃癌根治術等手術,臨床效果理想,滿足了不同病人的需求。專業而技術精湛的醫療團隊讓本部普外科在胃癌手術治療方面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
姜海毅 主任醫師,青島市醫學會外科分會委員,青島市抗癌協會腫瘤綜合治療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山東省疝外科學組委員,中國CSCO會員,山東省醫藥生物科技學會終生會員。從事普外科臨床工作近30年,擅長各類胃腸道良、惡性腫瘤的手術及綜合治療。對胃癌、結腸癌、直腸癌、乳腺癌、甲狀腺疾病等的診治具有較深的造詣。在胃癌的標準化根治及擴大根治、低位直腸癌根治性保肛手術(TME)和結腸癌標準根治及擴大根治切除(CME)、乳腺癌改良根治及擴大根治、甲狀腺良惡性腫瘤的手術治療等領域皆積累了豐富經驗。在腹腔鏡下微創手術治療結腸癌、直腸癌及胃癌方面經驗豐富,取得了很好的臨床效果。在國內核心醫學雜志發表本專業論文10余篇,主編專著4部,副主編5部。 2項科研課題分獲山東省科委二、三等獎,目前參與國家級科研項目1項。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