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城鄉建設委昨日下發通知,自即日起,我市部分民用建筑項目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包括藍色硅谷、紅島經濟區、青島西海岸新區所有新建民建項目,全市范圍內的新建政府機關辦公建筑、學校、醫院、大型保障房項目等必須達標。 記者 劉蘭星
要求
新區建筑至少達“一星”
市城鄉建設委、市規劃局、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聯合下發了 《關于部分民用建筑項目全面執行綠色標準的通知》。《通知》要求,藍色硅谷、紅島經濟區、西海岸新區所有新建及處于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或初步設計階段的民用建筑項目,即日起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至少達到一星級。
全市范圍內的新建及處于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或初步設計階段的民用建筑項目,符合下列條件的,也要全面執行,主要包括政府機關辦公建筑;由政府投資或以政府投資為主的公益性建筑,包括學校、醫院、圖書館、博物館、科技館、體育館、社區服務中心、社會福利設施等;列入年度建設計劃、由政府投資集中興建、規模在兩萬平方米以上的保障性住房項目;單體建筑面積超過兩萬平方米的大型公共建筑,包括機場、車站、賓館、飯店、商場、寫字樓等。
《通知》還鼓勵已經辦理施工許可手續、但僅啟動基礎工程的建筑項目按照綠色建筑標準建設,由建設單位交由原設計單位按照不低于一星級綠色建筑標準進行優化設計。
標準
綠色建筑共分為三級
據了解,綠色建筑是在建筑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綠色建筑的核心是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和保護環境,精髓是因地制宜。綠色建筑通過規劃設計、建筑材料的選用、房屋供能系統等多方面的措施,使房屋達到相關標準和要求。
目前,綠色建筑共分為三個級別,分別為一星、二星和三星。到去年年底,青島市已有24個項目獲得國家綠色建筑評價標識,其中,達到綠色建筑一星、二星兩個標準的項目面積超過139萬平方米。根據計劃,青島今年將完成綠色建筑200萬平方米,其中至少10個項目獲得國家綠色建筑星級評價標識。
已建成的綠色建筑中,采用了不少新的技術,有的住宅樓裝有專用的通風設施,房間會自動換新風,市民住進了“會呼吸”的房子。有的小區采用了污水源或海水源作為能源,冬夏兩季提供冷風和暖氣,減少了污染物的排放。所有的綠色建筑均采用了外墻外保溫技術,使房間的隔熱和保溫效果達到了規定的要求。
計劃
完成綠建千萬平方米
根據我市出臺的綠色建筑三年行動計劃,“十二五”期間,完成新建綠色建筑1000萬平方米,到2015年末,25%的城鎮新建建筑達到綠色建筑標準要求。
新增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面積1500萬平方米,可再生能源在城鎮新建建筑中的應用面積達到30%以上。完成住宅產業現代化示范項目10個,完成集中供熱既有居住建筑供熱計量和節能改造650萬平方米以上,完成公共建筑和公共機構辦公建筑節能改造400萬平方米。創建3個以上綠色生態示范區 (青島西海岸新區、紅島經濟區、藍色硅谷),創建3個以上綠色生態示范社區。
綠色建筑指標
近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公告,批準《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為國家標準,編號為 GB/T50378-2014,自2015年1月1日起實施。原《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06同時廢止。國家級《綠色建筑評價標準》自2006年首次發布實施以來,有效指導了我國綠色建筑實踐工作。據悉,新標準主要在“定位與原則”和“評價方法”上做了調整。新國標將標準適用范圍由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的辦公建筑、商業建筑和旅館建筑,擴展至各類民用建筑;明確將評價分為設計評價和運行評價,在節地、節能、節材、節水、室內環境質量和運營管理六類指標基礎上,增加施工管理,體現了綠色建筑的全過程控制,“施工管理”一級指標在運行標識階段參評。
新標準最突出的一點就是從條數計數法判定級別,改為分數計數法判定級別。比如在節能指標中針對玻璃幕墻方面,現行指標對玻璃幕墻的開啟面積有定性要求:“建筑玻璃幕墻具有可開啟部分或設有通風換氣裝置”。新國標(報批稿)則對玻璃幕墻的開啟面積有定量要求:不小于5%但小于10%,得3分;不小于10%但小于15%,得7分;不小于15%,得10分。未來建筑在申報綠色建筑項目需注意,可以減少玻璃幕墻的設計,若建筑立面采用玻璃幕墻,則要考慮開啟面積。
綠色建筑七大指標
節地節能節材節水
室內環境質量
運營管理施工管理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