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房在售更有“現實感”
去年,島城樓市火熱,有些項目甚至一房難求。記者曾走訪項目發現,購房者買房了解情況,只能憑借樓書沙盤和置業顧問的口頭介紹,或者簡單地參觀一下裝飾華麗的樣板間。而這時,項目的樓盤往往沒有建好,有的甚至連地基也是剛剛開挖。“要買房子只能根據置業顧問的各種描繪。”從去年底就開始看房的趙先生說,“想要買的房子其實只是在想象中的房子。”一旦實際交付,房子總會和想象中存有差距,往往造成一種心理反差。所以說,不少期房交付后,業主會備感失望,從而引發業主與開發商間產生種種糾紛。
“以前看房都是在裝飾豪華的售樓處,圍著沙盤聽置業顧問各種天花亂墜的描述,但是現在不一樣。”上周末,在西海岸唐島灣附近一家樓盤,正在看房的趙先生告訴記者。在售樓處現場,趙先生先在聽完置業顧問簡單介紹后,就被引領到已經建好的新房里。“在現房感覺就是不一樣,也不用置業顧問多說,她用手一指,我們就看到先前描述的海景。”趙先生說,“畢竟,看海這種感覺還是親自感受來得實在。”隨后,趙先生在新房走走看看,遇到朝向、戶型甚至裝修的問題,都能隨時提問。趙先生說:“這比買期房踏實多了。”同時記者注意到,附近不少樓盤都是現房銷售,購房者都可以在置業顧問帶領下現場看房。
“我們有現房,也有期房,不過價格不一樣。”在東李一家樓盤,記者了解到,現房的價格比期房要高一些。面對一平方米2000多元的差價,打算在此購房的劉先生有些猶豫,但最終他還是選擇先看現房。“面對當前的樓市狀況下,買期房感覺不保險,不如多花錢買現房,景觀、配套一目了然,并且不用擔心房子爛尾的問題。”劉先生還算了一筆賬,現房買了就能拿到鑰匙,就算不入住,也可以租出去,比買期房更劃算。很顯然,現房目前受到很多購房者的歡迎。
銷售乏力樓盤“被現房”
今年,籠罩市場的主基調就是觀望,雖然購房者放慢甚至停下了腳步,但是開發商的工程進度卻照常。記者注意到,前幾年島城樓市涌現的大批住宅項目,已經開始陸續進入收尾階段。一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從土地供應的角度來看,前兩年島城的土地市場一直比較火熱,這些地塊在成交之后往往在兩三年就會建成商品房面向市場銷售,可以說今年底開始,島城樓市將迎來一波又一波的開盤潮。不過,在市場轉入平淡的時期,這些新盤去化速度減緩,銷售壓力陡增,因為積累意向客戶不多,或者對開盤后的市場反應不樂觀,所以一些樓盤的開盤時間一推再推,在此情況之下,很多樓盤“被現房”。
據記者了解,島城樓市10月份原本有30多個樓盤開盤,結果截止到月底也只有18個項目選擇開盤。同時,有數據顯示,11月份預計將有40個項目入市銷售,此數量有望創下今年月度新高,不過其中有不少項目顯然是應該早在幾個月前開盤。
樓市行情低迷,在售樓盤銷售乏力,大量原本在當年或是當期銷售完畢的房子逐漸積壓到了現在,可售商品房庫存量之大也是再創歷史新高。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島城樓市的新房庫存量不斷上漲,如此龐大的存量房加上“龜速”的去化率,使得大批卡在結點上的樓盤被迫進入現房準現房的銷售狀態。在滄口一家項目,記者發現不少樓盤已經建好,樓盤也是鮮明打出了“多層洋房現房”的宣傳語。記者從網上房地產發現,該項目有近三分之一的房源處于可售狀態。“現在市場這么淡,房子被拖成了現房。”置業顧問無奈地說。記者注意到,島城不乏一些從2012年或者更早時候開始銷售的項目,經過了兩三年時間房子仍然沒有賣光,被拖成了現房。島城當下更多的是“準現房”,“前期蓄客情況并不好,估計明年就能成為現房了。”一家樓盤的銷售經理表示。
置業提醒
買現房也要精挑細選
雖說“現房時代”是開發商一種不得已的選擇,但有業內人士指出,現房銷售將是房地產業發展的方向和趨勢,對開發商的資金和實力要求提高,將更有利于保證地產行業健康穩定發展。不少樓盤為了增加競爭力都推出了更為精致的樣板間和園林實景,為的就是用更為真實的產品模板來吸引購房者,而準現房或現房正是能在一定程度上打動消費者,贏得市場。
其實,對購房者來說,買現房更需要精挑細選。戶型設計是大多數購房者最關注的問題之一,也是與居住舒適度關系最為密切的因素。在購買現房的時候,購房者可以參考一些基本條件,比如戶型方正、南北通透、全明、小進深大開間、非底非頂等。此外,對于購房者來說,弄清現房成因,是決定買現房是否劃算的一個重要因素。一個樓盤內積壓的現房多,對于購房者來說選擇范圍相對較大,如果是一些賣了很多年的樓盤尾貨,購房者就可能面臨“挑剩的”,房源性價比未必高。
此外,當前現房中不乏存在“尾盤”情況。對此,購房者在選擇時要多加注意,比如要明白自己最需要的是什么,是面積、位置,還是樓層、戶型,或者是小區環境為首要選擇元素等,應首先考慮清楚。
各方觀點
購房者:即買即住,周期短風險小
目前,市場上的觀望氛圍并沒有散去,許多樓盤銷售停滯不前,存量房越來越多,現房也開始多了起來。對于購房者來說,這是他們所喜聞樂見的。曾經有一門戶網站做了一項調查,超過九成網友傾向購買現房。對于購房者來說,購買現房的風險相對更小,看得見摸得著的房子選擇起來也比較放心。
島城樓市邁入現房時代,對于購房者來說無疑是個利好消息。“現房即買即住,看房時就能發現存在的問題。”劉先生告訴記者,買現房更加直觀,以前是沒得選,現在他就打定注意買現房。記者了解到,即使是目前市場上較多的準現房,也讓購房者更踏實。“準現房也能看到樓盤主體結構已經封頂,完全可以到樓盤現場實地體驗。”趙先生表示。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現房或者準現房能夠大大增強購買的真實感,因為產品質量將變得更為直觀、配套設施讓人一目了然。
同時,對購房者來說,買現房有更短的交房周期,也可以讓原本相對弱勢的購房者擁有更高的購房安全系數。“買房時一生中最大消費,買期房感覺就像賭博。”趙先生告訴記者,趙先生告訴記者,“買現房最重要的是購買現房可免去期房漫長的等待時間。我們也不用一邊為開發商墊付兩年的利息,一邊卻承受樓盤降價帶來的巨大痛苦。”對于已經確定婚期的趙先生來說,現房可以讓他避免掉一系列不確定因素。此外,購買現房也能減少購買期房所造成的風險,包括不能按時交付、建筑規劃和設計不符、房產證等一系列問題。
開發商:一旦出問題,容易變“爛尾”
“我們現在的策略就是這個價,能賣一套算一套。如果降價真是虧不起。”在西海岸,一家小項目面對市場形勢無奈選擇了被迫成為現房。該樓盤的銷售經理告訴記者,本來區域內的去化率一直不高,今年進駐的大鱷一舉打出近乎腰斬的低價,更是讓他們的銷售業績雪上加霜,周邊不少項目都選擇從期房變成了現房。相比高層等剛需產品,別墅等項目現房率更高。“現在市場不好,我們周邊的別墅基本都已經建好,客戶想要哪棟直接入戶看。”一名銷售經理說。記者了解到,在當下的市場情況下,迫于業績壓力大鱷往往打出降價牌,但是小開發商無法跟進,只能采取等待的策略,結果隨著工程進度的進展,很多樓盤變成了現房。
對開發商來說,現房時代是一種嚴峻的考驗。眾所周知,預收款和定金一般占到項目開發資金來源的20%至40%左右,樓盤熱銷時甚至會占到70%至80%左右。對開發商而言,房子越早開始賣,就能減少自籌資金的投入。如開發商不能在銷售期房時及時回籠一定的預收款,就需要靠自身或其他渠道來支撐開發資金。所以在現房時代,開發商的資金鏈周轉成為這其中不得不引起重視的問題。有業內人士表示,賣準現房或現房相當于開發商一直在掏錢為這套房子支付建筑成本,若資金實力差,一旦資金鏈斷掉,更容易變成“爛尾”。此外,現房時代開發商因為銷售周期拉長,資金成本增加。對于開發商而言,現房時代無疑是一次巨大的考驗。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