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革:
紫蛤被漁民視為寶貝
紫蛤蜊在退回去30多年,很少有人去挖,自然也很少有人知道它的鮮美程度。如今,豐城丁字灣的紫蛤蜊已成為當地一道名菜,讓許多城里人垂涎三尺。陸巧花說,在豐城,紫蛤蜊比較出名,而挖紫蛤蜊,當地人都知道七口村沙灘里最多。在20多年前,她就經常和漁家大嫂們一起趕海挖蛤蜊了,那時候挖紫蛤蜊都是為了自己吃,極少出售,后來許多餐館老板發(fā)現了這一美味,紛紛來村里收購,這時候大家才覺得紫蛤蜊還能換錢。那時候一斤紫蛤蜊僅賣幾毛或一元錢,而陸巧花是當時挖紫蛤蜊的能手,一天下來最多收獲30多斤。
七口村村書記黃金萍說,七口村的地理位置正是紫蛤蜊生長的最佳家園。現在因為紫蛤蜊越來越少,每斤的價格漲到了30元到40元。由于罕見稀少,每年春節(jié),大家才能吃上幾次,被更多的城里人稱贊為“過年的味道”。
陸巧花說,紫蛤蜊需要手工挖出來才有味道,如果用機械挖,就會帶有柴油味,影響了紫蛤蜊原本的鮮味。而每年冬天的到來最讓漁民興奮,因為這個時候,紫蛤蜊開始成熟了,不僅給漁民帶來了挖紫蛤蜊的樂趣,而且還有了一些額外的收入。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