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大奉打更人》尬編、尬演,滿漢全席變下酒小菜
《大奉打更人》并沒能像預期那般收獲滿堂彩,達到“開播即爆”的效果,反倒是槽點滿滿。打著“嘻哈奇幻”的風格標新立異,結果呈現(xiàn)出來的效果卻是尬編、尬演。
如果只是作為一個下飯劇隨便看看倒也還行,但這樣一個頂級男頻文IP在手,加上前期的盛大宣傳陣仗,讓人們以為《大奉打更人》會是《慶余年》級別的滿漢全席,結果廚子不行,食材也不行,端出來變成了一碟下酒小菜,不免令人扼腕嘆息。
從類型來說,《大奉打更人》是一部古裝懸疑探案劇,又加入了奇幻、喜劇、穿越、權謀等多種元素,但最后拍出來,卻有點“四不像”。原著作品中構建了一個大奉世界,其有著人、妖、仙三界的設定,武士、術士、宗門等各方勢力明爭暗斗。劇集將其改編為現(xiàn)代銷售員楊凌進入一個名為“大奉”的劇本殺世界,變成即將面臨流放的囚犯許七安。為了重獲自由,許七安憑借著現(xiàn)代化學知識,在法術的加持下,煉制出了金屬鈉,一舉破獲稅銀案。緊接著,許七安又成功破獲張大戶被殺案,三集時間完成了穿越并且連破兩案,進展節(jié)奏堪比短劇。
可是有觀眾指出,劇中破案的推理過程過于簡單直接,缺乏層層遞進的懸念感,觀眾還沒來得及沉浸其中,案件就已經(jīng)水落石出。別人毫無頭緒的案子,許七安只需威逼利誘審訊一番,嫌疑人就乖乖吐露真相,簡直是“嘴炮”破案法。如此一來,推理爽感就蕩然無存,甚至讓人覺得是在敷衍了事。王鶴棣飾演的許七安這個角色,看起來煙火氣有余而聰明機智不足,感覺像是不學無術的學渣,他能背出化學元素周期表都令人有些難以信服。而且網(wǎng)友指出,鈉極易與氧氣產生反應,這明明是初中化學知識,劇中卻說成是高中化學,想要裝學霸卻缺乏常識,翻了車。
《大奉打更人》首播當晚,“難看”即沖上微博熱搜第二名。但網(wǎng)友說,比“難看”更致命的,是“無聊”,讓人連吐槽的欲望都沒有。喜劇元素本是原著的一大看點,但在電視劇中,卻沒能將喜劇與劇情有機融合,像是為了搞笑而搞笑,顯得格外生硬,引導性過于刻意,仿佛拍著觀眾的肩膀大喊——“你快看看我有多搞笑”,有硬撓觀眾胳肢窩之勢。
劇中角色動作浮夸,節(jié)奏錯位,沒有喜劇的自然流暢之感。查案的緊張氛圍剛剛營造起來,就橫插一節(jié)喜劇橋段,硬生生打斷敘事節(jié)奏,讓觀眾觀劇體驗極差。這種強行雜糅的做法,使得《大奉打更人》從混搭變成混亂,懸疑和喜劇,兩頭都沒做好。
而且劇中的無厘頭搞笑方式,也讓人笑不起來。許七安一家人出獄后,先是穿著囚服在大街上大搖大擺,想要營造一種歡樂瘋感,卻令人不忍直視。二叔、二嬸的插科打諢,則有著故意裝瘋賣傻的感覺,仿佛他們的存在是為了襯托男主角的聰明伶俐。劇中的家庭群像戲份,互動尷尬無趣,也缺乏市井煙火氣的情感深度,顯得索然無味,削弱了故事的感染力。
王鶴棣飾演的許七安是被吐槽最多的。《蒼蘭訣》時期,他被稱贊是“天選bking”,結果到了《大奉打更人》,又被打回了《遇龍》時期的“古偶丑男”。觀眾開始說,“東方青蒼只是個意外”。《蒼蘭訣》中的人設、導演、妝造、配音和臺詞少,規(guī)避了王鶴棣的所有缺點,使得他能憑角色出圈。
而《大奉打更人》則放大了王鶴棣的不足。首先是被批評最多的口音問題。《大奉打更人》一上來就借人物之口指出他普通話不標準,雖然原著中許七安是四川人,這和王鶴棣的原生口音比較接近,因此劇中采用了他的原聲。可王鶴棣的發(fā)音還存在著氣息不穩(wěn)、重音不對、斷句不準、前后鼻音分不清等問題,臺詞功底太過薄弱,大大削弱了角色的魅力,這不是光口音貼合就能掩蓋的。
而且觀眾發(fā)現(xiàn)王鶴棣確實比較適合當“啞巴新郎”。《蒼蘭訣》里他是高冷魔尊,臺詞少,表情少,只看臉就立住了七八分。而《大奉打更人》里他噼里啪啦一頓輸出,說話努嘴皺眉,目如銅鈴,五官亂飛,過度用力,抬頭紋、川字紋都浮現(xiàn)出來,嚴重影響顏值。許七安的妝造也令觀眾不太認可,認為像憤怒的小鳥,甚至有人直接貼臉開大,“小夫,是你嗎?”
尬編+尬演,許多書粉已經(jīng)表示不敢看后面了,怕破壞了原著濾鏡。
《大奉打更人》開播前十分高調,不但舉行了定檔盛典,王鶴棣還發(fā)布了新歌加入“許七安只能我來演”的rap歌詞,一系列半路開香檳的謎之操作,似乎又是應了“強捧遭反噬”的定律。開局不利,不知《大奉打更人》后續(xù)能否挽尊。
大眾新聞•齊魯壹點記者 劉雨涵
[來源:齊魯壹點 編輯:李源菁]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