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關系千家萬戶,每一個有孩子的家庭都會親身感受到青島教育的點滴變化 。過去的五年里,青島教育成果斐然,未來的五年內,更有諸多值得期盼。值此兩會之際,記者打探到了最新消息:2016年本市將建設中小學標準化食堂200所 ,而在未來的五年內,青島市的辦學條件和辦學質量將實現全域均衡 ,讓每個孩子都能在校吃上一頓熱乎飯,義務段的孩子們也都將能掌握一到兩項可以終身受益的藝術技能,為孩子們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有了一流的硬件更需要一流的軟件
作為市政協委員、青島市教育局局長,在今年的市兩會上,鄧云鋒再次成為了眾多媒體爭相采訪的對象。對于“十二五”期間取得的這些成績,鄧云鋒認為,主要得益于青島市進行的教育綜合改革,青島教育趕上了改革這個重要的戰略機遇期。在過去的五年里,圍繞教育綜合改革,本市出臺了大大小小共計14個方面37個項目的改革,包括政府自身職能轉變的簡政放權、包括圍繞建立現代學校制度所進行的校長職級制、去行政化改革,包括管辦分離、邀請第三方來評價教育工作等等,這些改革舉措加上本市在十二五期間在教育方面的大投入、大支持,實現了青島教育平穩有序的發展。
說到五所遷建高中的建設,鄧云鋒說,這是青島教育歷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給青島的高中段教育帶來了新風,每個學校投資七八個億,占地近300畝,可以說這五所遷建高中的硬件是一流的,但是,鄧云鋒強調,后期最重要的是要給一流的硬件配上一流的軟件,要有一流的師資隊伍、一流的設施設備,培養出一流的學生,實現一流的業績,一句話,就是要將這五所高中建成國內一流的高中。以五所遷建高中的建成為契機,青島普通高中教育拉開了新篇章,進入了新階段,“一流要通過腳踏實地的行動去實現”,鄧云鋒說,今年是要實現這五所高中的順利搬遷、啟用,要在新校建立現代學校制度,做好教師隊伍建設等,全面落實基礎教育改革的要求,推行選課走班,建設多樣化、有特色的課程體系,實現高中和大學的有機銜接,走出各自的特色辦學之路,而這一切都已經在這五所遷建高中的計劃之內,正穩步推進中。
與此同時,鄧云鋒強調,雖然在“十二五”期間青島市的中小學、幼兒園新建改擴建工作取得了不少成效,但是,整體而言,青島市的教育資源仍然處于很缺的狀態,“人口在增長,尤其是二孩政策全面放開,當下還面臨著班額太大,每個班的學生人數要降下來的現實情況”,在這種實際背景下,青島一方面要新建校舍,同時也要加強人員培訓,培養吸引優秀教師,繼續加大教育投入,“校舍、師資都是教育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鄧云鋒說,按照本市已經出臺的《青島市教育設施布局專項規劃(2014-2020年)》,到2020年,全市規劃教育設施共4099所,規劃建設項目包括:幼兒園1087所,小學494所,初中(含九年一貫制學校)234所,普通高中(含完全中學)54所,特殊教育學校4所,校外教育設施7處,中等職業學校21所,高等教育設施2所,預留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用地6處,“規劃將分為兩期推進規劃的實施”,第一步是2014年~2016年,第二步是2017年~2020年,成果將會逐步顯現。 文/圖 城市信報/信網記者 郝春梅
硬件配備之 1
五所遷建高中今秋投入使用
對于目前就讀青島15中、39中、19中和青島美術學校以及外語學校的高一孩子們來說,這個秋天他們就要作為五所外遷高中的第一批學生入住新校了。當然,跟他們一起享受到這一成果的還有新高一的學弟學妹們。記者從市教育局了解到,到目前為止,這五所遷建高中已經完成主體施工,室內外裝飾裝修基本完成,正在進行配套管網和景觀綠化的施工。
作為青島教育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件大事,五所遷建高中的進展情況一直頗受關注,在這個寒假,已經有不少學生和老師們在學校的統一組織下一睹了新校的芳容,在此再做介紹。五所遷建高中規格可謂高大上,它們的方位是:青島美術學校位于西海岸新區柳花泊街道,珠宋路以西,小珠山水庫以東,北臨靈珠山出口,占地面積263畝,建筑面積10.6萬平方米;青島外語學校位于西海岸新區團結路以西,富源一號路以北,中德生態園以東,占地面積263畝,建筑面積10.4萬平方米;青島十九中新校區位于即墨市鰲山衛街道藍色硅谷核心區,鶴山路以南,新河莊以西,大任村以北,鳳凰山以東,占地面積254畝,總建筑面積10.8萬平方米;青島三十九中新校區位于城陽區惜福鎮街道,鐵騎山路以南,付家埠社區以北,占地面積261畝,建筑面積10.8萬平方米;青島實驗高中位于城陽區青威路以東,仲村與西旺疃社區北側的碩陽路以北,占地面積276畝,建筑面積10.8萬平方米。
可能有的朋友不了解,青島美術學校就是青島六中,青島外語學校就是青島九中,青島三十九中就是海大附中,除此之外,青島實驗高中也已經確定是給青島十五中用的。除了五所新校的區域位置不同之外,建筑風格也各不相同。這5所新建普通高中總投資35億元,圖書館、體育館、科技樓、游泳館、各類實驗室及教育教學設施一應俱全,為實施素質教育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除了數字上的高大上之外,校園的規劃設計和功能布局也充分體現人文關懷,如學生宿舍按4人間設計,配備洗手間 、太陽能淋浴設施、陽臺,每棟宿舍樓均配有洗衣房;按照未來教室理念,將教室由原來的67平方米擴大到90平方米,教室內設置操作區、實驗區、洗手池和學生的儲物柜;在走廊合適區域設計閱覽交流區,方便師生及時進行閱讀和交流……一切設計均從方便師生生活和學習出發。這五所遷建高中還注重繼承各校悠久歷史文化底蘊,青島六中的美術特色,青島九中的外語特色和禮賢文化,青島十九中的科技特色,青島十五中的人文特色,青島三十九中的藝術和海洋特色,都在新校建設中得到了傳承和發展。
下一步,市教育局將切實解決廣大教職員工和學生家長后顧之憂,順利完成新老校區的平穩過渡,確保2016年秋季新學期按時投入使用。
硬件配備之 2
今年新建改擴建98所中小學、60所幼兒園
說了高中,中小學和幼兒園自然更不能落下。按照官方統計數據,在十二五期間,本市學前教育事業規模快速發展。市政府連續4年將幼兒園標準建設納入為民辦實事項目,至2014年新建、改擴建幼兒園849所,提供15萬個優質學位,為17萬人次提供免費早教指導服務,3~6歲毛入園率97.5%。基礎教育事業也進一步優化,至2014年,九年義務教育入學率達100%、鞏固率達99%。全市超過60%的中小學已達到市現代化學校標準。就拿今年元旦啟用的寧夏路小學來說,來到新校上課的老師和同學們就像提前過年了一樣,每天洋溢著開心和幸福,因為,這所新建學校的硬件實在當得起NO.1了!
在寧夏路小學開學前后,記者曾多次到這所小學探訪,寧夏路小學的新校舍以“國際二代小學”教學標準和教育綜合體概念為原則,外形設計類似一把“鑰匙”,除了起高了的綜合教學樓之外,還配備游泳館、健身房、美術室、科研室等綜合設施,總建筑面積30179.5㎡ 。這跟原來的老校舍真是天壤之別。除了硬件上的高大上之外,學校還有很多獨具匠心的設計,音樂創編教室、室內體育場、廚藝室、心理教室等配備也是在新校硬件提升之后才能實現的。除了青島寧夏路小學之外,本市這幾年來新建改擴建的不少中小學都在各方面領先,孩子們嘗到了教育硬件提升的甜頭,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開展得也更加游刃有余了。
如果說中小學的硬件條件在不斷改善,幼兒園的配套建設更是不能忽略。很多新建小區的配套幼兒園如果不能正常投入使用,可能就會有很多家庭為此困擾。拿位于市北區保利百合花園小區內的市實驗幼兒園保利百合分園來說,這所新建成投入使用的幼兒園極大地解決了這個大型新建小區的幼兒入園問題,如果沒有這所幼兒園的建成和使用,估計小區里的家長就得東北西走,不知道得費多少心力、腦力和財力呢!
在保利百合花園小區內的市實驗幼兒園分園內,記者看到,保利百合園已經有8個教學班,招收了300多名孩子,幼兒園開放式的教育理念能夠讓每一個孩子找到自己的快樂和成長點。幼兒園里還設了圖書漂流區,寧征園長介紹說,這里的圖書都是孩子們自己捐贈的,“大班畢業的孩子會把自己最喜歡的圖書繪本拿出來放在這里供大家隨時取閱,所以叫做圖書漂流區”。因為是新建幼兒園,這里教室的開間都比較大,每一個孩子都有適合自己的空間和角落,有的在插積木,有的在搭房子,有的在擺模型,還有兩位小姑娘在扮演角色過家家……
記者從市教育局了解到,為了進一步解決教育空間布局不足問題,本市計劃在2016年啟動98所中小學、60所幼兒園的新建、改擴建工作,青島市的教育硬件水平將會在這幾年努力的基礎上有更大的提升。
軟件提升之 1
今年再建200所學校食堂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硬件設施的建設和改善是教育發展不可或缺的要素,有了硬件的改善,軟實力的提升更加不可忽視。孩子在學校里的學習和生活需要學校和老師們提供充分的條件和保障,午餐問題自然成為學生和家長們關心關注的要素之一。
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市政府2014年、2015年連續兩年將標準化食堂建設列入市辦實事。截至目前,全市523所中小學食堂通過達標驗收,比原定目標超額達標23所學校標準化食堂,完成率達到并超過100%,惠及學生49萬人。如此一來,青島市中小學的食堂條件已經大大改善。拿記者前去采訪過的青島五中和基隆路小學來說,這兩所學校都有著自己的食堂和餐廳,都能夠容納一千多人同時就餐。
說到自己學校的食堂,青島五中校長董濤告訴記者,每一個班有自己固定的一排,學校實行光盤行動,孩子們都主動自己打飯、收餐,絲毫不會造成食物浪費。在青島五中的餐廳內記者注意到,里邊有多個液晶屏,屏幕上顯示的是食堂操作間內的情況。據了解,學校食堂操作間都在監控中,監控視頻已經聯網,家長可通過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網站掃碼關注,進行監督。在這樣的學校餐廳里就餐,只需要八塊錢,孩子們可以吃到兩葷兩素,外加主食和一湯,另外,還有一個水果或酸奶,“這8塊錢全部用在學生們的午餐食材上,水電人工費都不用學生的一分錢。”而在跟青島五中一路之隔的基隆路小學,因為有了自己的學校食堂,周邊的“小飯桌”都關門了,“大多數孩子都在學校就餐,這充分說明了家長的認可。”
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本市采取多項舉措來改善中小學食堂的情況,已經規劃了未來三年學校食堂建設“標準化-營養化-現代化”的發展思路,確立了“2014年300所,2015年200所,2016年200所”的中小學標準化食堂建設工作時間表和路線圖,這也就意味著,在2016年,青島市將建設200所中小學標準化食堂,并將使全市現有的學校食堂全部達到標準化食堂標準。該負責人表示,在財政投入方面,過去的兩年本市共投入建設資金3.3億元用于全市523所中小學校標準化食堂建設。其中,市本級財政投入3200萬元(2014年2000萬、2015年1200萬)獎補資金,提前將資金撥付到位,帶動各區市投入專項建設獎補資金,將學校食堂建設列入區辦實事予以推進。下一步本市將結合學校改薄工作,擬安排每所學校6萬元的專項食堂建設獎補資金,重點向農村傾斜,全部解決全市學生在校就餐問題。接下來的五年內,本市還將繼續做好各級各類學校(幼兒園)營養改善和標準化食堂建設工作,預計到2020年將全部解決全市中小學生在校就餐需求,后期新建學校均應按建設規模配套建設學生食堂。
軟件提升之 2
未來五年內每個學生擁有一兩項藝術技能
硬件好了,生活好了,怎樣讓孩子們更好地學習和成長,真正成為一個快樂幸福、能夠發揮自身價值的人?這些越來越成為當前教育者們探索的方向。每一次的采訪經歷,記者都不禁感嘆當下孩子們的幸福指數,可以學習不同的特長 ,可以加入各式各樣的社團,可以自主選課,當自己的學習主人,真的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在李滄區虎山路小學,記者了解到,學校不但開設了陽光課程,還開發了四十多個社團,很多在家里沒條件做、不敢做的事情,學校里都可以放心大膽地探索。在學校的藍色科技社團,六年級一班的蘇文棟會用臺虎鉗切割木塊,他告訴記者,“沒有危險,可以自己玩,什么時候來都可以,我已經做了七八個小車和船了。”蘇文棟還會將切割下來的小木塊用到自己做的船上,以增加船體的浮力。記者了解到,學校里的藍色科技社團工作室里有各式各樣的操作工具,砂輪機、車床、車輛模型、航海模型、建筑模型等應有盡有,同學們還可以在老師的帶領下參加各種比賽。
學書法、學扇畫、踢足球、學民樂、學游泳……總之,你總會找到幾樣自己喜歡的 !按照青島市教育局下發的《關于深化中小學課程改革的意見》,里邊就明確提出,各學校要落實好德育、音體美、書法、實驗教學、綜合實踐活動、勞動教育等課程課時,還鼓勵學校細化藝術、體育等課程的門類和項目,學生可根據自身興趣和特長進行門類和項目的選擇,通過課程加大對學生勞動觀念、動手操作和勞動技能、職業技能的培養,開齊開足上好音樂、美術課程,并創造條件開設舞蹈、戲劇、戲曲、影視等美育課程。將在學科教學中滲透美育與創新美育形式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發現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而這些 ,正是孩子們成長所需要的軟實力。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未來五年內,本市將探索建立學生體育技能測試與等級認定體系 ,與學生藝術素養測評相結合,使義務段的全體學生能夠掌握2項以上終身受益的體育技能和1~2項藝術技能。
至于社會關注度更高的高中教育,也將有大舉措。
該負責人表示,本市將創新高中辦學機制,推進高等學校和普通高中聯合育人 ,加強促進學生全面個性發展,將構建普通高中多樣化特色發展機制,引導普通高中優質、多樣化、差異化發展,適應學生個性化的發展需求,同時支持高中根據辦學需要和辦學特色制定錄取方案,完善普通高中多元特色辦學督導和評價制度。深化普通高中課程改革,開發特色校本課程,加強拓展型、研究型課程建設。健全學生自主選課制度,試點推行選課走班、學分制管理等教學改革。建立規范高中學生綜合素質檔案庫,加強學生綜合信息管理。
城市信報/信網記者 郝春梅
[編輯:夜樓]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