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有速度更有溫度 老舊小區改造“2.0版”讓幸福原地“升級”
自從2019年中央部署實施城市更新以來,全國已累計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近28萬個,惠及1.2億居民。今年,各地要全面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任務。越往后越是難啃的“硬骨頭”,改造過程中如何既有速度更有溫度?來看記者在北京的一線調研。
這兩天,北京市通州區喬莊北街小區正在進行上下水的改造。這個小區樓齡已經30年了,小區內各項設施年久失修,居民期盼改造的意愿非常強烈。改造不僅聚焦居民意見集中的節能、屋面防水、室內上下水改造以及公共區域升級等內容,還有他們沒想到的“升級版”服務。
原來,在上下水改造過程中,需要拆除居民家里的地磚、墻面以及吊頂,施工周期一般要10—15天。施工方在前期走訪中發現,不少居民都在咨詢,能不能在改造的同時順帶提供一些裝修服務。為了滿足居民的需求,“加強版”改造應運而生,升級的服務包括衛生間、廚房的整體裝修,以及適老化改造。記者采訪期間就遇到了來了解升級服務的居民。
改造施工企業一方面著力解決老舊小區基礎設施老化、居住環境品質不足等問題,另一方面則充分利用國家的以舊換新政策,統籌自身的材料采購優勢,為居民提供了更便宜且更進一步的服務,特別是針對小區里老年人比較多的現實情況,還推出了各項適老化的改造“菜單”,一經推出就受到了居民的熱烈歡迎。在通州區另一個已經完成改造的小區記者看到,前來這里參觀改造效果的周邊小區居民就有不少。
老舊小區改造 樓棟管家快速響應居民訴求
在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因為老百姓并不搬出小區,改造過程中難免會打擾他們的日常生活。如何更快響應居民提出的需求?繼續來看記者的調查。
在通州喬莊北街小區,施工方設立了居民協調服務中心,安排專職人員為居民服務,他們被居民們親切地稱作“樓棟管家”,居民對改造有什么意見都可以來這里反映。記者來到這里的時候,正好碰見小區的聞阿姨前來尋求幫助,她家陽臺的瓷磚突然掉了,抱著試試的想法,她來問問能不能給處理一下。沒想到,“樓棟管家”趙靜超二話不說,馬上就帶著工人上門了。
經過現場查看,瓷磚掉落的部位因為年久失修已經空鼓了,隨時可能全部掉下來,趙靜超決定讓工人把陽臺的瓷磚全部敲掉重新貼。第二天一早,記者再次來到聞阿姨家時,這面墻已經煥然一新。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以往的改造,居民有了問題需要先找物業或者街道,渠道一旦不暢或者解決不及時就容易出現矛盾。而“樓棟管家”的出現為加快問題解決提供了一個新的橋梁。
記者看到,在喬莊北街小區,改造方共選派了8名專業且耐心細致的施工員作為專職“樓棟管家”,每人負責2棟樓的居民協調事宜。“趕緊”是記者從趙靜超的電話中聽到的高頻詞,瓷磚掉了,水龍頭壞了,對于工作忙碌的年輕人或者子女不在身邊的老人來說都是著急的大事。
服務更加細致,看起來工作量加大了,但因為滿意度高了,居民的配合度也在提高。記者注意到,正是因為有了“樓棟管家”的高效協調,老舊小區上下水改造的工期從原來的10—15天現在縮短到了一周左右就能完成。
“加強版”改造 問需于民 幸福原地“升級”
居民滿意度是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需要最大限度地尊重居民的意見。圍繞老舊小區究竟要“改什么”“怎么改”“改到什么程度”才能讓居民們滿意,有關部門和改造施工方還能做什么?繼續來看記者在小區里的采訪調查。
采訪中記者發現,通州區喬莊北街小區專門設有改造材料展示區,改造過程中使用什么工藝、什么材料,居民經常來這里咨詢“樓棟管家”。除了真材實料看得見摸得著,當地主管部門還在施工過程中廣泛收集居民意見,及時轉達給施工方以便調整改造內容。
趙明介紹說,居民提出的建議大多都很有針對性,比如樓頂鋁扣板施工,如果縫隙過大容易進鳥;外墻刷漆的時候,要是不給窗戶做防護容易弄臟玻璃……這些建議后來都一一被施工方采納。
目前,通州區重大項目協調服務中心已牽頭實施了84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涉及2萬多戶居民。其中,多項經過實踐檢驗的、成功的做法已經被梳理成經驗,在全北京市范圍內推廣。
[來源:央視網 編輯:王榮]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