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位費每天百元起
函谷關路上的一棟樓是首批開放醫養結合的樓座之一,記者看到,這棟建筑雖然不靠海,但環境非常幽靜,一樓設置了護士室和康復訓練室。隨后記者來到函谷關路5號,只見地上、所有的木質樓梯都鋪著地毯。記者走進一家家庭式的房屋內,發現這里臥室、客廳、衣帽間、洗手間等一應俱全,可以隨時拎包入住。
黃海波說,價格方面,現在最低的床位費是每天100元,其余的收費根據選擇的服務來收取。位置更好的,看海的房間等,費用要更高。記者也了解到,如果在此居住的老人生病,可直接辦理入院手續,避免轉院的奔波。由于青島療養院是醫保定點醫療機構,可以享受醫保報銷政策,減輕經濟負擔。
■福利
醫養結合、長護保險,養老不愁
市南區對醫養結合模式的探索亮點頻出。早在2012年,青島市在市南區試點實施長期醫療護理保險制度,符合條件的市民可以住進實行“醫養結合”的老年公寓,除了有護工悉心照料,日常的醫療費用還能報銷。
過去“醫院養不了老,養老院就不了醫”,住醫院還是養老院,成為很多失能老人的兩難選擇。自從青島市在全國率先推出了覆蓋城鄉的醫養結合政策,惠及全市四萬多失能老人,不管是選擇居家還是機構養老,失能老人都可以享受到醫療服務。
失能老人的各項支出中,護理費是大頭,青島市通過推出長期醫療護理保險,對失能老人接受醫療護理的費用予以報銷80% 到90%,護理機構還可以按床位享受每天50元到170元的補貼。
為了解決資金難題,青島市探索建立長期醫療護理保險制度,通過調整醫保基金支出結構,從醫保基金中劃轉出8億多元建立護理保險基金,這些錢如果用來住醫院,只能購買112萬個床日的醫療護理服務,而用在醫養結合的護理保障服務上,則可以購買1500多萬個床日的護理服務,服務人數增加了14倍,大大提高了醫保基金的使用效率。
■政策
吸引社會力量,加大經費扶持
記者從市南區了解到,針對市南區養老機構數量少、規模小、檔次低、分布不合理等現狀,市南區加大政策引導和經費扶持力度,積極推動機構養老的健康發展。
同時,調動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的積極性。對新增床位并投入運營的養老機構,在享受原有政策的基礎上,按照每張床位4000元標準,給予建設補助;對于當年裝修改造、更新設備、完善消防設施并投入使用的養老機構,給予投資額30%、最多不超過50萬元的補助。對采取社會化運營的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在原有政策的基礎上,每年再按三級、二級、一級分別扶持3萬元、5萬元、8萬元。鼓勵社工機構等社會組織在醫療康復、心理慰藉、日托服務、臨終關懷、配餐服務、生活照料、家政服務等方面提供專業服務,并按為每名老人提供專業服務滿720小時(1個年度)給予2000元的補助。[編輯:光影]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