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03/16 09:09 -- 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現場查封原材料、半成品、成品一批,責令企業立即停止銷售涉事產品,對相關產品進行抽檢,并督促企業召回相關涉事產品。廣東省市場監管局工作組已趕赴現場指導調查處置工作。2025 03/16 07:50 -- 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總臺3·15晚會曝光翻新衛生巾、保水蝦仁、一次性內褲未經滅菌、“維修刺客”啄木鳥亂收費等多個行業亂象,引發輿論廣泛關注。相關部門針對曝光問題,迅速作出回應。2025 03/15 23:27 -- 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濟寧市委、市政府立即成立由市場監管、衛生健康、公安等部門組成的聯合調查組,第一時間趕赴現場,依法對涉事企業進行查封,控制了企業負責人。2025 03/15 22:04 -- 來源: 央視財經官方微博
記者在市場調查發現,這里一些商家銷售的電線電纜產品報價明顯偏低,說辭也基本一致,那就是他們售賣的是所謂的“非標線”。2025 03/15 21:53 -- 來源: 央視財經官方微博
“投100萬元當天回150萬元,這幾個板塊的業務客戶,已經接近于瘋狂。”話費券使用周期長,多數人領取一兩個月后就遺忘。商家正是利用這種遺忘和疏忽,抓住海量“沉默用戶”的空子,悄然斂財。2025 03/15 21:37 -- 來源: 央視財經官方微博
眼下,使用所謂人工智能機器人撥打營銷電話已經成為行業主流。首先是機器人不知疲倦,可以日夜撥打營銷電話,其二,智能機器人輸出的聲音由真人錄音制作而成,讓接聽用戶難辨真偽。2025 03/15 21:20 -- 來源: 央視財經官方微博
在云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說,他們的獲客軟件能夠將商家想要的關鍵詞設為標簽,軟件會自動在選擇的短視頻平臺上掃描評論區,一旦發現與標簽詞相關的評論,就會強行抓取這個用戶的電話、微信賬號等信息。2025 03/15 21:03 -- 來源: 央視財經官方微博
多位在借貸寶、人人信這些電子簽平臺上簽條借款的人告訴記者,即便遭遇了放款人的高利貸和暴力催收,由于不清楚其真實身份信息,根本沒辦法起訴。2025 03/15 20:50 -- 來源: 央視財經官方微博
走訪過程中,多家企業告訴記者,盡管蝦仁在加工時添加了保水劑磷酸鹽,但他們的成品外包裝上,并不作標注,成分表僅標明蝦仁和水。2025 03/15 20:42 -- 來源: 央視財經官方微博
記者在網絡上查詢發現,啄木鳥家庭維修平臺在某投訴網站上的投訴量超過6000條。為了真實了解這家公司的內部情況,記者以應聘的方式,進入了啄木鳥公司。2025 03/15 20:38 -- 來源: 央視財經官方微博
在生產車間,記者看到工人們都是在徒手制作一次性內褲,原材料也隨意堆放,布料旁還堆著垃圾雜物,凌亂的編織袋里裝滿即將銷往市場的一次性內褲。“好之”“babycare”等知名母嬰品牌殘次料竟被翻新售賣
2025 03/15 20:18 -- 來源: 央視財經官方微博
在廠區,記者從一堆打包好的生產垃圾中,拽出了外觀相對完好的“麥酷酷”嬰兒拉拉褲和“自由點”衛生巾。劉總說,他以260元到1400元一噸的價格收購了正規企業原本應該銷毀的不合格產品,再挑出形狀完整,且沒有明顯污漬和破損的“二等品”。2025 03/15 17:27 -- 來源: 央視財經官方微博
晚會總導演張強介紹,晚會將揭秘相關行業存在的消費陷阱和違法侵權行為,比如一些食品企業的非法添加、一些日用消費品被違規違法翻新銷售;曝光互聯網上盜取個人數據信息的源頭企業;還將展示金融消費中隱藏的新型消費騙局。“串串房”“星期寵”……中消協公布2024年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
2025 03/15 11:50 -- 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社交平臺上,網民曝光商家侵權問題、分享依法維權實踐經歷,公眾正當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意識進一步提升。部分事件中的商家侵權行為反映出當下相關行業發展仍有待完善,暴露出消費維權“難點”,引發輿論熱議。2025 03/15 11:36 -- 來源: 澎湃新聞
有關專家解釋,狐、貉等動物在飼養過程中會用到激素,加之缺少檢疫程序,未經檢疫的毛皮動物胴體流入食用肉類市場,其攜帶的病原體將會影響人類身體健康,增加人畜共患病的傳播風險。2025 03/15 11:19 -- 來源: 新黃河
從消費者提供的實物照片和視頻來看,涉事牛排肉質松散,紋理混亂,與正常原切牛排的緊實肉質和清晰紋理大相徑庭,部分牛肉甚至在未經烹飪的情況下就已斷裂,肉質如同棉絮。2025 03/15 10:45 -- 來源: 中國新聞網微信公眾號
記者調查發現,該門店未按規定,使用隔夜檸檬和橙子切片制作招牌飲品。另外,門店的衛生狀況也令人堪憂。記者拍攝的視頻顯示,店內有蒼蠅飛蟲,飛蟲甚至出現在奶茶杯蓋中。2025 03/15 09:35 -- 來源: 新華網
近年來,越來越多消費者選擇電商平臺的“全球購”等渠道進行海外購物。但與此同時,一些不法商家混入其中,將假貨套上“進口商品”的馬甲,搖身一變成為“海外專柜正品”,并利用直播平臺兜售假貨。2025 03/15 09:32 -- 來源:
近年來,越來越多消費者選擇電商平臺的“全球購”等渠道進行海外購物。但與此同時,一些不法商家混入其中,將假貨套上“進口商品”的馬甲,搖身一變成為“海外專柜正品”,并利用直播平臺兜售假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