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青島加力博士后引聚:年底累計達萬名
今年發起“十大行動”,計劃舉辦專場招聘10場以上、組織4場產才對接活動,博士后創新創業項目累計突破1000個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任曉萌
作為國家戰略人才后備力量、青年科技人才生力軍,博士后群體是寶貴的人才資源,在實現科技創新重大突破、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今年是全國博士后制度實施40周年。青島市政府新聞辦日前召開“強信心 亮舉措 促發展”主題系列發布會,全面介紹青島“加快博士后人才集聚 推動高質量發展”十大行動(簡稱“十大行動”)相關情況。此次推出的“十大行動”聚焦博士后招引集聚、創新創業、金融賦能、成果轉化、助企紓困、產才對接、平臺擴容提質、生態優化提升、聯盟協作、學術研討等方面,全面升級博士后人才政策和服務體系,充分激發博士后創新創造活力,讓博士后人才在青島這片創業熱土上大有作為。
招引集聚
力爭年底累計集聚博士后1萬人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
深諳“人才強市”之道的青島,早在1988年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獲批設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時,就已經拉開了招收培養博士后高層次人才的序幕。
37年來,青島不斷優化吸引集聚博士后人才來青的政策體系和服務舉措,先后出臺《青島市促進博士后聚青創新創業實施細則》《青島市“十百千萬”博士后聚青創新創業三年行動計劃》等,全市博士后人才培養陣地不斷擴容、人才隊伍不斷發展壯大。
截至目前,全市共設立各級博士后平臺358家,其中,博士后科研流動站75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64家、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63家、市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156家,形成了國家、省、市三級博士后招收培養、創新創業平臺體系。據統計,全市累計博士后進站8767人,出站留青率達76%。
為進一步集聚博士后高層次人才,為城市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智力支撐,本次推出的“十大行動”中,放在首位的便是“博聚英才”博士后招引集聚行動。
“全年計劃舉辦博士后專場招聘10場以上,力爭2025年年底全市累計集聚博士后在青創新創業人才達到1萬人。”發布會上,青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劉學俊表示,聚焦“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青島一方面組建專業化引才團隊,赴北京、上海、西安等高校資源密集地區開展巡回招聘,精準對接當地高校院所及重點學科,靶向引進高層次青年人才;另一方面,利用“藍洽會”“百所高校千名博士青島行”等影響力大、輻射范圍廣、帶動能力強的品牌活動,特設博士后人才招聘專區,系統展示青島博士后科研平臺優勢、人才扶持政策及優質崗位需求,吸引海內外優秀博士來青工作。
“引”好更要“育”優。做好博士后“育”的文章,離不開平臺建設。“十大行動”明確提出,實施“博筑高峰”博士后平臺擴容提質行動,聚力打造國家、省、市三級博士后招收培養、創新創業平臺體系。特別是聚焦“10+1”創新型產業體系中“鏈主”企業和重點企業,具有博士后招收能力的,由青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直接認定為青島市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優先推薦備案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級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同時,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前沿性、創新性強的學科設立國家級博士后科研流動站。
創新創業
“以賽代評”跳出傳統獎金發放模式
要讓博士后在青充分釋放人才活力,并非簡單地靠外力硬撬,關鍵是“不禁其性,不塞其源”,因勢利導予以制度供給。
“博攬英才 創領未來”博士(后)創新創業行動旗幟鮮明地為博士后創新創業“搖旗吶喊”:繼續舉辦2025年中國·山東博士(后)創新創業大賽“人才招引賽”,高質量參加第三屆全國博士后創新創業大賽,并建立“賽事+招引”融合發展機制,計劃年內開展3場博士后創新創業大賽專題宣傳推介,搭建人才與企業、資本、項目的對接橋梁。
其實,早在2019年,青島就在全國率先舉辦了省級博士后創新創業大賽。通過大賽舞臺,累計引進博士后283人、創新項目182個,還儲備創業項目156個,獲獎博士后留青率達到80%以上。“為推動大賽項目落地轉化,我們還在全省率先創建了省級博士后創新創業園區及博士后創新成果轉化基地。截至目前,園區累計培育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55家、‘科小’企業122家、‘小巨人’企業34家,企業累計獲得知識產權1200項,去年已實現稅收9400萬元。”發布會上,青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丁華表示。
以賽為媒的做法屢見不鮮,不過,青島今年在賽事規則上推出新打法。“在獲獎支持上,我們今年跳出傳統獎金發放模式框架,采用‘以賽代評’的方式。”丁華介紹,本屆大賽將拿出60個“省博新計劃”崗位支持獲獎項目,獲得金獎的進站博士后將納入“山東省博士后創新人才支持計劃”A類給予其科研經費及生活補貼支持,獲得銀獎的進站博士后將納入“山東省博士后創新人才支持計劃”B類給予其科研經費及生活補貼支持,為優秀博士后青年人才提供“扶上馬”的支持和“送一程”的保障。
不僅如此,著眼推動更多資金資源“投資于人”,青島聚焦博士后創新創業、置業安居等需求,今年還將推出“博匯金智”博士后金融賦能行動。其中包括:聯合金融機構專門發行“博士后銀行卡”,提供博士后消費貸、博士后信用貸及其他金融增值服務;博士后最高可享受50萬元的消費貸款額度,并給予優惠利率政策;對于符合條件的博士后,最高可享受1000萬元的信用貸款,以滿足其在企業擴大規模、技術研發等方面更高資金需求。
產才融合
創新創業項目累計突破1000個
產業賦能、城市賦新,人才是“一線牽兩頭”最核心和關鍵的一筆。
此次推出的“十大行動”,如“博薈碩果”博士后成果轉化行動、“博智惠企”博士后助企紓困行動、“博創未來”博士后產才對接行動將博士后這一高層次人才群體進一步置于產業發展的核心位置,以最大程度發揮人才對于產業升級的帶動力,讓博士后人才創新這一“關鍵變量”真正成為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
著眼成果轉化,青島立足產業發展需求,擇優認定一批博士后創新成果轉化基地,整合政策、技術、人才、資本等要素資源,為博士后成果轉化提供全周期服務。同時,組織開展博士后創新創業項目評選,重點遴選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創新性強、市場前景廣闊的優質項目,組建導師團隊,為入選項目提供技術升級、商業模式優化、融資對接等輔導,到2025年年底累計培育博士后創新創業項目突破1000個。
開展助企紓困,青島將聚焦企業轉型升級需求,組建博士后科技服務團,開展“進企業、解難題”專項行動,深入企業生產一線,圍繞關鍵技術瓶頸開展現場技術咨詢與診斷,提供技術解決方案,同步推動博士后團隊與企業開展技術研發、項目合作,切實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同時,常態化收集企業在電子信息、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等重點領域的技術難題和創新需求,形成動態更新“企業難題清單”,面向全市博士后設站單位公開發布需求,依托國家級、省級博士后創新創業大賽“揭榜領題”平臺,組織博士后團隊“揭榜攻關”,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
精準產才對接,青島將圍繞“10+1”創新型產業體系建設,聚焦“人工智能”“綠色能源”等重點產業鏈發展需求,依托博士后設站單位學科優勢與行業資源,搭建博士后與高校院所、科研平臺、金融機構、重點企業的精準對接平臺,為供需雙方提供靶向對接支撐。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模式,通過企業設展、項目路演、實地參觀、專題座談等方式,全年精心組織4場產才對接活動,促進供需匹配、靶向引才、共建合作。
優化生態
打造人才近悅遠來的“理想城”
引進人才只是第一步,想方設法“留住人才”,讓他們在青島心無旁騖“干事業”,是這座城市招引集聚博士后人才的最終目的。
發布會上提出,青島將開展“政解博策”博士后生態優化提升行動,聚焦博士后發展的“關鍵小事”,搭建“唯才·唯青島”青島市人才數智賦能平臺——博士后服務專區平臺,實現博士后資助發放“一網通辦”;常態化開展線上線下博士后政策專題培訓,系統解讀資助政策、進出站管理規范及培養流程,持續優化人才服務保障體系,全力營造拴心留才的良好生態;發布《青島市博士后工作白皮書》,集中展現青島在博士后工作領域的特色做法和顯著成效,提升城市人才工作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向全國乃至全球的高層次人才展示青島的創新生態和發展潛力,打造“青年友好型城市”。
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善用平臺思維做發展乘法的青島,早在2020年就成立了青島市博士后平臺協作聯盟,以“協同作戰”的打法,集聚博士后各類優質資源。
此次推出的“博聚凝力”博士后聯盟協作行動,圍繞科技研發、創新創業、產才融合三大板塊,構建“跨部門協同、跨行業聯動、開放式創新”的合作平臺,推動人才、技術、資本等創新要素高效配置與有機融合。同時,組織聯盟單位開展博士后服務基層、項目路演、學術交流、人才聯誼等,促進博士后設站單位間資源共享與深度合作,推動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及省市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在博士后招收、導師隊伍建設、科研儀器共享、成果轉化應用等方面實現資源互通、優勢互補、發展互促。
此外,聚焦強化博士后科技創新策源能力,青島明確提出開展“智聚博壇”博士后學術研討行動,緊扣世界科技前沿和未來產業發展方向,策劃舉辦多場博士后學術研討,并常態化組織各領域博士后赴境外開展學術研修,邀請兩院院士、行業領軍人才等頂尖專家,策劃組織跨學科交叉論壇、前沿技術講座、海外研學實訓等品牌行動,助力博士后拓寬學術視野、深化科研合作、提升創新能級,精心構筑博士后學術交流高地。
“十大行動”加快博士后人才集聚
●“博聚英才”博士后招引集聚行動
●“博攬英才 創領未來”博士(后)創新創業行動
●“博匯金智”博士后金融賦能行動
●“博薈碩果”博士后成果轉化行動
●“博智惠企”博士后助企紓困行動
●“博創未來”博士后產才對接行動
●“博筑高峰”博士后平臺擴容提質行動
●“政解博策”博士后生態優化提升行動
●“博聚凝力”博士后聯盟協作行動
●“智聚博壇”博士后學術研討行動
[來源:青島日報 編輯:孫寶震]大家愛看